登山戶外服飾.穿搭心得分享


這篇文章算是幫自己的戶外衣物做一個系統總整理,也提供一些心得分享。雖然網路上已經有非常多這類文章在教大家怎麼穿,但自己看過總覺得像是通論而已,大家都在說洋蔥式穿法,可是這顆洋蔥由裡到外的細節卻沒有多做解釋。

「為什麼要選這個材質?」

「如果我沒有這類衣服,可以用甚麼穿搭替代?」

「可以直接推薦我品牌型號嗎?」

除了上述心裡的疑惑,如果能有更實際的穿搭跟經驗分享,一定可以幫助更多剛入門的朋友。文長,字多圖也多,如有錯誤歡迎指正與討論 :)


※ 棉質Cotton或天然材質衣物不在此篇討論範圍,除非是美麗諾羊毛、小狐狸G1000布料或其它科技棉。
※ 內文主要以"行進間"的衣著為主,只有「保暖層」是在休息或山屋、營地使用。



基本層/底層/Base Layer




穿搭心得


→→ 夏


↑ 七月份的郡大山,只穿一件以前參加路跑的NIKE運動衣就上山了。但其實這種贈品衣的材質不夠好,質料太粗。(Photo By Dennis Kao)


↑ mont-bell這款Wickron布料的上衣,看起來像棉質,實際上卻是不折不扣的排汗衣,很推薦!(Photo By Dennis Kao)


→→ 春秋



↑ 照片是九月份在武陵四秀的「桃山」山頂。其實因為我怕冷,所以即使是夏季登高山,也會穿上長袖的合身排汗衣,外面再加一件短袖排汗衣。這樣既可以禦寒、防曬,也可以保持身體的清爽。另外,怕穿合身衣物會暴露身材缺點的朋友,可以試試這樣的方式。

如果是一般的郊山,由於少有暴露在稜線接觸陽光的機會且氣溫較高,可以直接穿上短袖。蚊蟲叮咬或是枝葉刮身,尤其是咬人貓或芒草這類惱人的植物,可以搭配運動袖套使用。

紅色短袖那件是Patagonia Capilene 1,內搭ODLO貼身排汗衣。ODLO這件衣服穿了大概六七年一直都維持在很好的狀態,爬第一座山的時候我爸買給我的,是本人使用率最高的戶外衣物。

一般這種衣服都是由Polyester化學纖維混Spandex彈性纖維,如此才會有吸濕排汗,並具有可伸展的彈性。不過也有另一種選擇─美麗諾羊毛Merino wool─功能表現得跟化學纖維不相上下,但是有優秀的溫控功能,即便溼了也還有保暖效果,有多一點預算可以試試這個選項。


→→ 冬



↑ 這是雪季的時候,一月份,天氣非常冷,但我爸只穿上Arc'teryx RHO LT(黃色那件)就好像很舒服的樣子。一般這類厚的排汗衣會採用Polartec Power Stretch彈性排汗材質,舒適服貼,抗風保暖,外層防風抗磨,內層保暖排汗。



只是Polartec材質的衣服價格偏高,如果基本層只要買一件的話,那我建議買長袖,有一些內刷毛的最好。當然最好是買兩件來替換,長天數的登山行程可以當備用衣物。長袖排汗衣絕對是你使用率最高的一件戶外服飾!

※ 基本層著用率最高,如果保養得宜通常一件可以穿上許多年,買纖維細不咬皮膚的材質,最好要摸過或試穿過。



中層/Mid Layer



穿搭心得

→→ 夏



↑ 這是四月份往向陽山屋的路上,可以看到最右邊的我只穿了一件薄長袖排汗上衣,外加一件薄風衣背心。這是我最常使用的搭配,彌補身體核心部位抗風跟些許保暖的功能,如果氣候變冷或上了稜線要吹風,再加上一件外套就可以。



↑ 三月份的志佳陽大山也是這樣的打扮。輕薄好收納,幾乎不佔空間又快乾。風衣是很久以前在歐都納買的,型號不明,現在也買不到了。他其實是一件外套,袖子可以拆掉,我只使用背心的部分。


↑ 如果沒有背心,直接穿上風衣外套也是很多人的選擇,只是我個人怕冷又怕熱,穿著整件風衣實在有點悶悶的。照片是十月的玉山登山口(2008年了...),穿NIKE的風衣。



↑ 如果要推薦薄風衣的話,應該是Patagonia Houdini Full-Zip Jacket,重量僅113g,抗磨防撥水又透氣,可整件收納於胸前口袋。


↑ 或是Marmot Trail Wind Hooded Jacket



→→ 春秋


↑ 三月份的合歡山小溪營地,因為日出很冷,所以選擇換上刷毛外套跟刷毛背心。背心是小狐狸Fjallraven Buck Fleece Vest。刷毛或軟殼背心有個缺點就是收納體積大,很佔背包空間,但卻是冬天登山不得不準備的款式。 


↑ 這件背心登山可以使用,但個人覺得更適合平常山下的穿搭,因為其實有點厚重。



↑ 所以後來又挑了這件比較輕便的Patagonia Karstens Fleece Vest。但其實最符合登山使用的背心,我會推薦Patagonia的Adze VestPiton Hybrid Vest,這兩件表現專業得多。



→→ 冬


↑ 一月份的白姑大山,在司宴池營地。海拔接近三千公尺的營地,加上是雪季,所以從一開始就是穿上刷毛外套當作行進間的外衣。型號是基本款的Mammut Yadkin Fleece Jacket薄刷毛外套,在Costco用便宜的價位購入。


↑ 二月份的能高越嶺。(Photo By Billy Yeh)





Mammut Yadkin Fleece Jacket


「刷毛衣」國外稱為Fleece Jacket,很多品牌都有出刷毛衣,預算吃緊的話Uniqlo也是不錯的選擇,但一分錢一分貨。Mountain Hardwear Monkey系列,或Patagonata R系列是經典,但個人覺得有點厚,帶上山比較佔空間。



↑ Mountain Hardwear Hoodless Monkey Man Grid Jacket



↑ Patagonia R4 Fleece Jacket


總而言之,如果你上山還會多帶一件絕緣保暖衣(羽絨外套、中空化纖外套)個人建議就不要買長袖刷毛外套,一件刷毛或軟殼背心可以應付大部分的使用了。(絕緣保暖層下面會提到)


※ 如果Basic Layer的刷毛衣夠厚夠大,其實也可以在這邊當作Mid Layer。
※ 一般Mid Layer大多指「刷毛層」,但因為這一單元不只有刷毛衣,所以改稱為Mid Layer而不是Fleece Layer。
※ 很多人會告訴你要選擇中空絕緣的化纖或羽絨衣當做中層,這沒有錯,但這一層穿著比較適用在休息時間或是山屋、營地。行進間穿絕緣衣會非常熱。



軟殼衣/Softshell




穿搭心得

→→ 夏


↑ 這張照片就不是我了(取自網路)。我夏天爬山的基本穿著就是「長袖排汗衣+短袖排汗or風衣背心」,但有時候上了稜線風大或是氣溫突然降低需要加一件外套,一般的軟殼太熱,風雨衣又太悶,這時候Boreas一系列的薄套頭上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 獲得Backpacker雜誌2011年"Editor's Choice"獎項的Rab Boreas Pull-On,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上衣,排汗又防風,而排汗跟防風其實是矛盾的,所以當登山行進間需要劇烈運動又非得防風並有基本保暖功能,結合軟殼衣跟風衣兩樣特性,卻輕得像普通排汗衣的Boreas Pull-On的確是首選。女款對應的型號是Boreas Aurora Pull-On



↑ 我購買的是無帽版,型號是Rab Ventus Pull-On,跟Boreas只差在帽子跟配色,雖然還沒有機會穿上山,但已經使用於秋裝或是跑步使用。由於它在Rab官方是歸類為Softshell軟殼外套,所以尺寸做得比較寬鬆,我穿上S號還是不夠貼身,所以不建議當作基本層(雖然他的材質跟特性非常適合)。另外有個心得是,建議買有帽子的版本,秋冬跑步多那個帽子會方便很多。女款對應的型號是Rab Lunar Pull-On

另外的小心得是,這件不只可以爬山穿,也適用於任何高活動量的運動:單車、跑步、球類運動...等。而且老實說,這材質的觸感跟單車車衣還真像。



→→ 春秋

↑ 八月的畢祿山,從營地到攻頂的兩公里陡上都是穿著Marmot Ether DriClime Jacket。Marmot這件外套,使用自己開發的DriClime布料,號稱是軟殼衣的始祖!在軟殼衣還沒有出現出前,登山人一直只能使用刷毛衣當作行進間的保暖中層,但是刷毛衣無法有效排汗、防風;而如果穿上風雨衣則又無法讓汗水排出,雖有防風效果卻無法提供身體足夠暖度。

↑ 直到Marmot開發出Driclime這款布料才打破這個界線。官方的介紹如下:


DriClime®

DriClime的濕氣管理技術源自於結合兩種不同材質的纖維布料,達到拔濕排汗的同時保持肌膚的溫暖、乾爽與舒適。

DriClime的主要關鍵在於3D的立體結構。當濕氣從內層布料排出時會被擴散至外層布料的表面蒸散掉,提升排汗快乾的效率。DriClime永不停歇,持續性的以最快的速度把濕氣從身體帶走,給予源源不絕的溫暖舒適,其效能不會因為長時間使用或是洗滌過後而有任何改變。

因此這件外套也被暱稱為「神衣」!現在跟隊上的好朋友一人一件,每個人一種顏色。只是這件外套的表布很薄不抗磨,細皮嫩肉地很怕拉扯,所以如果路上需要鑽箭竹或是有各種勾人的植物不建議著用,當然,也不要太靠近火源,一點火花就會燒出一個小洞。



→→ 冬

↑ 我第一件購入的軟殼外套是Outdoor Research Alibi Jacket。雖然不是推薦排行榜前幾名,但也是OR的指標性軟殼外套,陪我走過好幾座山,連平常冬天也會穿出門。照片四月是往嘉明湖的途中。

肩膀布料是Waterproof Ventia™,防水等級20000mm以上,基本上拿來當作雨衣沒有問題,可防暴雨;腋下及背後的布料是尼龍纖維,提供透氣排汗效果;身體正面則是軟殼布料,可抵擋強風,三種布料在同一件外套上各司其職。每一條拉鏈都是YKK防水拉鍊,外帽加上內建保暖帽,以及身體兩側全開式的拉鍊設計,諸多細節堪稱完美!

↑ 三月的玉山前峰

↑ 合歡北峰

↑ 合歡溪谷

其實不說明一下好像都在爬同一座山 :P


缺點是真的比較厚,在冬天如果遇到大太陽還是會熱會悶。在國外一般也會拿來當作滑雪使用。但軟殼外套的單價較高,假如還沒有打算要購買一件軟殼外套,其實一般運動品牌也會推出軟殼衣的商品。

↑ 十二月份的大鹿林道(大霸尖山),當時還沒有購入OR軟殼外套,所以穿上NIKE的防風保暖運動外套,也是好穿得很。(Photo By Dennis Kao)



硬殼衣/Hardshell



穿搭心得


→→ 春夏秋冬


最外面這一層每個人都稱呼都不盡相同,一般人會說「我想買一件Gore-Tex外套」,但我比較習慣稱它為「風雨衣」(中國稱「衝鋒衣」),國外則稱為HardShell或Rain Jacket,但這兩者功能上又略有不同。Rain Jacket泛指可以防水的雨衣,所以達新牌雨衣也可以認列在內;HardShell比較傾向使用Gore-Tex或eVent布料的高級外套。

台灣四季都會下雨,一件擋雨擋風的外套都是必備品,所以不分季節。風雨衣的材質、種類很多,網路上有很多文章做了非常多的解釋跟介紹,在這邊我只想提供一些心得跟淺見。

「如果只是需要擋雨擋風,我需要買到Gore-Tex嗎?」

我大概買過四件風雨衣:

【1】
↑ 2008第一次爬山,在玉山改建前的排雲山莊。這件外套是為了爬山而去買的歐都納Gore-Tex外套,當時不懂,以為爬山就是要穿Gore-Tex,結果從頭到尾都穿著害我悶出一身汗,現在想起來真的是傻。後來這件外套借給朋友一起去雪山,因為天氣不好,從369下撤到登山口一路都在淋雨,結果是外面濕裡面也濕,整件外套還可以濘出水來。從此以後不要跟我說Gore-Tex有多神,不管是Pro還是一般等級,遇到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汗水),甚麼防水外套都掰掰。

【2】
↑ 後來趁百貨周年慶買了一件Columbia的防水外套,想說可以防水又比Gore-Tex便宜幹嘛不買。後來發現我錯了,這件雖然是Cloumbia自己的防水布料Omni-Tech,但在設計上卻是不折不扣的滑雪外套,從有雪裙跟內層一堆大口袋還有版型來判斷。


Omni-Tech防水透氣沒錯,但是排熱不排汗,比較適合國外有雪的乾燥氣候,台灣濕度高,穿著運動很快就會感到悶熱。加上雪衣外套的設計為了方便收納小物,所以做了很多口袋,布料也比較厚重,收納體積跟重量都不適合帶上山,後來就被我淘汰,變成山下冬天的外套。

【3】

後來我也是趁百貨周年慶特價購入一件mont-bell的防水外套,大概是台幣三千多吧。三層布貼合雖然比較厚,但是比起前兩件外套可是輕便許多,之後就變成我日常生活跟上山必備的雨衣了。右邊的呆呆穿的是比較豪華的Patagonia Gore-Tex外套。

※ 小心得是,羽絨外套表布比較嫩怕拉扯磨損,所以風雨衣可以套在羽絨外套外面,增加保暖度,也可以保護脆弱的羽絨衣。

↑ 在白姑大山山頂喝一罐海尼根。

↑ 淋雨走完能高越嶺到達花蓮覺得很開心。

這件外套不是沒有缺點,像是沒有防水拉鍊,而且其實我是買女裝外套的L尺寸。但風雨衣這種裝備,真的需要擋雨擋風的時候拿來穿一穿,表布耐磨耐操就好了。知道天氣不好就不會上山去淋雨,所以這件外套是以備不時之需的衣物。像Gore-Tex防水膜有使用年限的問題,穿了幾年就失效會心疼,這種雨衣就完全不會。

【4】

後來因為國外網站特價,所以又手滑買了一件Patagonia Torrentshell紫色雨衣外套。這件應該是戶外雨衣界裡數一數二的熱賣商品,2.5層防水布,防水20000mm,價格平實,輕巧好收納,該有的功能都具備了。後來又延伸出幾個不同的型號,像是Pullover、Plus、Stretch。建議買基本款就可以了。(這照片也不是我,應該很明顯吧 XD)

另外介紹幾件評價也很高的雨衣外套。

↑ Marmot Essence Jacket


↑ Marmot PreCip Jacket


↑ Outdoor Research Helium II Jacket


看起來都很像,因為其實就是雨衣嘛 :P  

還是軟殼衣穿起來比較好看又實用,而且HardShell跟SoftShell的分野越來越模糊,具有防水功能的軟殼外套比比皆是,只是重量跟收納體積不會有HardShell那麼大優勢。


※ 上身雨衣,下半身則是要搭配雨褲。雨褲的款式比較沒有限制,可以擋雨防水就好,帥也沒有用,因為雨天你不會拿相機出來拍照。



內搭褲/Legging


穿搭心得


其實內搭褲硬要去分季節有點模糊,因為以上圖範例的Patagonia Capilene系列,數字越大代表越厚,但很多時候我只是穿上Capilene 2等級的內搭褲就一年四季到處跑了,只有真的雪季或是寒流才會乖乖穿上長褲。


→→ 夏



↑ 因為是中級山,海拔較低,所以選擇較薄的內搭褲搭配短褲使用。防曬、基本保暖,但是並不提攻抗磨抗拉扯,所以勾到小植物還是脫線。而且因為很薄,經過咬人貓這種植物最好還是小心一點。


→→ 春秋


↑ 2012年的大霸尖山第一次嘗試使用內搭褲,大概也是受日本的穿搭影響,這樣的組合歐美很少見。照片裡使用Uniqlo的刷毛發熱內搭褲和Uniqlo UU系列的尼龍短褲。第一天跟第三天在大鹿林道都是這樣的搭配,十二月的天氣涼爽舒適,比穿一般長褲更加透氣,也不會有冷的感覺。


→→ 冬

別傻了,寒流或雪季根本無法只穿短褲配內搭褲!不過可以當作外褲裡面的保暖褲,只是個人覺得有點悶熱,但如果當作山上過夜時的額外保暖配備卻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至於很多人會選擇的機能壓縮褲我也挺推薦的,但不建議拿來穿過夜,因為很少有壓縮褲符合漸進式壓力設計,穿久會造成血液不循環,久了會有血栓的問題。但其實,也沒有任何一件彈性襪或機能壓縮褲是可以穿過夜的。解決方法就是睡覺的時候脫掉,或是帶一件刷毛內搭褲替換,但要是真的有那麼冷的天氣,不管穿上什麼都會懶得脫掉...。

壓縮褲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這篇文章:一些跑步訓練的心得─《跑步中》



外褲/Pants & Shorts



穿搭心得


→→ 夏


如果可以,我希望一年四季都可以穿短褲爬山就好,輕便、通風、好穿搭。照片裡這件The North Face的短褲,雖然很好穿,但是實在太容易起毛球。


所以後來我都改穿Patagonia Gi III Shorts,非常耐穿又耐洗,如果可以我願意再買兩條不同顏色換穿,重點是不會起毛球。(圖片從Saibaba偷來的 :P)


→→ 春秋

↑ 又在喝啤酒 XD,照片是在四秀的池有山。褲子是Marmot Torrey Pant,是我爸不穿送給我的,簡單平實的設計卻有令人驚艷的機能,種下我對Marmot這個品牌的好感,而事實也證明Marmot的產品屢獲大獎和登山者的好評,絕非是透過賣弄布料或貼牌商品可以換得的聲譽。

↑ 後來偶然在網路上看到暱稱為小狐狸的Fjallraven的耐磨長褲Barents Pro Pants,膝蓋及臀部做跳色的強化耐磨布料,並使用自己品牌研發的G1000布料,加上帥氣的多口袋設計,讓人一看就愛不釋手,也是長銷熱賣的款式,而且很難得台灣代理商的定價比起國外可是便宜得多,值得入手的一件好褲子!照片是十二月在大霸尖山的霸基通道。

↑ 二月的雪季在合歡北峰,也是穿上狐狸褲。



→→ 冬

↑ 這件軟殼褲型號是Arc'teryx Gamma AR Pants。關於軟殼的功能跟優勢前面已經提了大半,但光從照片來看實在看不出這件黑色的褲子有什麼特別之處,所以列舉以下幾張說明圖。

1. 優秀的防撥水功能


2. 舒適合宜的剪裁

3. 彈性透氣布料

4. 褲頭內建調整式腰帶

5. 褲管有可以鉤住鞋帶的金屬扣,避免褲管位置上移,有助預防泥沙跟水進入鞋子


後來去了一趟日本,在新宿的L-Breath又購入另一款日本限定的Marmot兩件式軟殼褲,型號是Marmot Act Easy Convertible Pant。彈性四向伸縮布料,比之歐美款更適合亞洲人的剪裁,優異的防水功能,讓我在日本整整淋了一天雨之後還是保持乾爽舒適,非常後悔沒有多買兩件回來。日幣定價不含稅12000,請有去日本玩的朋友務必看看這件褲子!


↑ 同一件褲子可以有兩種穿法

↑ 優點就是不管天氣冷熱,可以只穿上短褲的部份,而褲管當作備用,天氣冷或下雨就可以換上,使用彈性空間非常大,一件抵兩件!


↑ 無法到日本買的人,可以參考同樣是Marmot的這件,型號是Marmot Cruz Convertible Pant。一樣是兩件式設計,但並非軟殼材質。



保暖層/Down & Insulated



穿搭心得


→→ 春夏秋冬

保暖層會使用到的時機大部份是休息時,像是在山屋或營地,由於活動量降低,身體無法持續產生熱能就會變冷,因此需要穿上保暖衣來防止失溫。當然,行進時也是可以穿上,但如果濕氣太重或是天氣不夠冷,穿著保暖層也是不太好受。而且保暖層一般都怕水怕汗,嬌滴滴的羽絨衣如果溼了就會影響保暖效果,刷毛衣可能會無法排汗快乾,化纖衣感受會好一點,但其實也是把汗水都悶在身體表膚上。

而就像圖片裡的說明,保暖層不分四季,買什麼款式或材質端看個人口袋深度跟背包容量 :P

但如果真要硬分,夏天穿件刷毛衣睡覺就很夠了;再冷一點的話則有羽絨(Down)跟化纖(Insulated:其實意思為“隔離”,一般會稱為絕緣層)兩大分類可選擇。

↑ 這件外套是從日本買回來的,型號是mont-bell Light Alpine Down Parka。也曾經獲得Backpacker雜誌“Editor's Choice"的殊榮。mont-bell的羽絨製品口碑一向很好,睡袋跟羽絨衣屢屢獲獎,值得信賴。

穿上這件外套真的很暖,裡面只穿了一下長袖排汗衣,即使寒流來襲的高山上也會熱到微微出汗。但其實我也只穿了這麼一次...可能因為太熱了 XD 而且帶上山也只能在休息時間穿,實用性沒有另一件化纖外套來得高。

羽絨衣選擇mont-bell也是因為價格考量,一樣的填充量,歐美品牌就是貴上三到五成。如果不喜歡mont-bell的剪裁,可以考慮Rab或是Western Mountaineering的羽絨外套,但版型對亞州人來說有點大,需要試穿一下。


↑ 這件外套是後來購入的Patagonia Micro Puff Hoody。又是Patagonia沒錯,雖然Micro Puff的評價跟熱銷程度完全不如等級更高,更輕更薄的Nano Puff,但我就是喜歡有帽子又胖胖的外套。

中空化學纖維可以水洗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所以我只要天氣冷就會把他穿上,行進間產生的汗水,路上的泥巴即使沾到也可以輕鬆洗掉,這是羽絨衣無法辦到的。而且收納體積跟重量羽絨衣不相上下,即使保暖程度少了一點點,仍然不損我對他的喜愛和依賴。

↑ 一月份的白姑大山

↑ 二月份的南華山


現在要買到這一款比較難了


↑ 因為現在Patagonia的主力商品是Nano-Air Insulated Hooded Jacket




※ 本篇文章之圖表及文字均由本人製作、整理、撰寫,若無同意請勿任意下載、盜用或進行其他圖利之商業行為。如有侵犯將保留法律追訴權。
※ 排除上述之利己行為,本篇文章歡迎轉貼分享。


————————————————————
 歡迎追蹤交流 ▸ Facebook ▸ Instagram
————————————————————

留言

  1. 剛好四月要去日本買outdoor產品,您的文章對我非常非常受用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去日本的話也可以參考我寫的採購指南

      刪除
    2. 感謝您的回覆,同時補祝賀新婚愉快
      wish all the best in your honeymoon.

      刪除
  2. 寫的太棒了 可惜的是我在美國就有注意到patagonia 但還是買了the north face
    但說實在P牌不管是衣服ˋ外套 設計師設計出來的型和顏色都是我的菜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真的,我原本也是想說多試試幾種品牌,但最後還是都會選擇Patagonia :P

      刪除
  3. 請教一下,因為我也屬比較怕冷的型,今年想去北歐玩,
    不是很懂材質,想請問:
    1.gore-tex並不防寒嗎?
    2.gore-tex與您最後一層保暖層(刷毛,羽絨,化纖外套)是否只要擇一?否則會否太厚,感覺像穿兩層外套.
    您選擇的衣服都很好看有型,令人欣羨
    也謝謝您撰寫這篇很實用文章

    小路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囉小路!
      1. Gore-Tex這種布料的最主要用途是防水、透氣,並不能防寒。但如果你把它穿在最外層當作風衣的用途,也算是可以抵禦寒風,但無法從身體內部保暖。
      2. 依照"洋蔥式穿法"原則,保暖層+風雨衣(如Gore-Tex)是最有效且基本的保暖穿法,而且其實不會太厚喔,保暖層要穿合身一點才不會讓體熱流失,最後再套一件風雨衣把體溫鎖住。我之所以會說"風雨衣",是因為這一層的布料並不侷限於Gore-Tex布料,如果只是要一般保暖,真的不要花大錢去買 :)

      希望有幫你解答到

      刪除
  4. 版大您好
    我預計8月份要去日本爬富士山, 那時山頂的溫度大概會是3-5度左右
    我本身體質不大怕冷, 想說行進時穿odlo warm長袖排汗衣 + mont-bell軟殼背心(中層)
    然後因為會在山頂待一陣子等日出, 攻頂時再穿件化纖外套保暖, 還會另帶雨衣褲

    請問這樣以保暖來說夠嗎?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囉你好!其實我也是七月份會去爬富士山,帶過去的衣著會跟你準備的差不多,一樣是長袖排汗衣+軟殼上衣+化纖外套+風雨衣外套,我想這樣是絕對夠的(因為再加上去也不曉得該加甚麼了XD)但是建議可以穿一件內搭褲在褲子裡,保暖效果會增加很多。因為富士山登頂大概是半夜三點,氣溫還很低,穿內搭褲行進還不至於太悶熱。另外等日出時間可能很久,多準備一些熱飲或是暖暖包應該也OK!

      刪除
  5. 好的~謝謝!
    那請問如果購入厚軟殼外套的話, 可以取代化纖外套的保暖性嗎?

    另外可以請問一下您的身高/體重/SIZE嗎? 對OR的ALIBI JACKET蠻有興趣的....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厚軟殼的保暖效果是無法取袋化纖外套的,厚軟殼頂多防風,但仍無法像化纖一樣將冷空氣跟自體體溫做一個有效的隔絕喔!

      ALIBI JACKET我穿S,170cm/70kg沒問題,但其實最近胖了很多也還是穿得下啦...

      刪除
  6. 這篇文章真的很仔細,但大部分的衣裝型號好像都停售了,不知道版主有沒有更新的計畫?感謝您!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