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紀錄的戶外運動指揮官,TomTom Adventurer 探險者GPS戶外錶


↑ 朋友被成功勸敗也一起入手了TomTom Adventurer。圖中TomTom Adventurer為新一代的黑色錶帶,錶面有做高低落差的防刮保護。兩個人見面就是一直討論使用心得 :P

必須老實說,對TomTom Adventurer的喜愛,讓我從戴上後就幾乎再也沒有拿下。它改變了我的生活習慣和運動模式,除了洗澡之外,可以說是24小時都戴在手腕上,一點都不誇張,簡直到了上癮的程度。

沒有多餘的複雜功能,TomTom用直覺的使用者思維,設計出一款簡單好操作,又不失專業功能的戶外運動錶,能夠符合運動愛好者的各種需求。

除了運動訓練,它也是一個健康管理的好夥伴,內建心率偵測和運動傳感器,可以追蹤每日的心率、運動量、卡路里消耗和睡眠時間,連結手機後可以看見詳細的報表,所以我才說它是全紀錄的戶外運動指揮官。

【操作方式與介面】


簡單拍了一個影片,可以快速地了解TomTom Adventurer的操作方式。透過手錶螢幕下控制面板邊緣的按鈕,一根手指頭就能完成所有的操作。比想像得還容易上手,很快就能熟悉上下左右的控制,不會讓人不知所措。

這點真的很重要,很多手錶我用了很久,還是常常搞混每一個按鍵的功能 @@



● 有別於使用觸控螢幕或是錶面四周的實體按鈕,Adventurer和跑步系列錶款,都是使用一個方形的控制器來操作選單。上圖是四個方向按鈕的第一層功能列表,如果要再進入下一層就是按「右」,退出則是按「左」,相當好記。

● 「QuickGPS」功能縮短GPS定位時間,也能提升TomTom Adventurer的電池續航力。

● 新款錶帶也略有不同,算是進化版的錶帶,除了加入錶面高低落差的防刮設計,佩戴在手腕上也更加服貼。使用可替換的塑料錶帶,不僅有個人化的風格,也能節省許多重量。約50公克的總重,戴在手上幾乎感覺不到負擔,即使戴上一整天也不會感到疲勞或不適。


↑ 這是官網抓來比較清楚的示意圖。

↑ 右圖是專用的USB接線,左圖是接上電源的樣子。必須使用原廠專用USB線。

↑ 產品原裝是黑色錶帶,橘色錶帶是一開始的促銷活動送的。運動用橘色比較顯眼,一般場合我會改用黑色錶帶。


【活動記錄】

TomTom Adventurer外觀看來跟之前跑步系列的錶款(Runner 3、Spark...)相差不大,猜想這外觀的規格化除了方便生產製造,也可以用來把本體套用在系列的錶帶上,況且這樣的造型已經是TomTom的產品基因,維持一貫的基調,使用上也不需要重新適應,是個相當聰明的做法。(你看iPhone不也都長得差不多)

反觀那種每出新款就得換掉一堆不相容配件,或是換按鈕、換介面,得重新學習操作才能使用的產品,才真的叫人頭痛。

Adventurer是TomTom從跑步跨足到更廣的戶外領域所推出的第一款戶外錶,除了原本的跑步功能,再加入近年興起的登山健行、野跑和滑雪運動,同時導入3D距離、自動爬坡偵測和海拔、氣壓計等實用功能,全方位記錄各種運動數據,動得更聰明、更有效率。

↑ 以上是全部的運動種類,綠色的部分是Adventurer款式新增的項目。


● 越野路跑&健行:可追蹤心率、海拔、海拔坡度、上升海拔、3D距離、速度、平均配速、消耗的卡路里、持續時間、軌跡路徑與預先載入的路徑,且電池使用時間延長(超過 20 小時),加上指南針,戶外健行該有的數據都有了!

● 單板&雙板滑雪:可追蹤心率、下降海拔、進行次數、距離、持續時間和速度。透過「自動爬坡偵測」,手錶可以判斷你正在滑雪還是搭纜車,避免誤判,相當貼心。


健行、路跑、騎單車是我主要的運動項目,偶爾在家裡打鼓或是使用健身器材,就會改用健身房模式或自由模式,希望有機會也能試試滑雪項目 :P


▼下圖是這陣子累積的活動記錄,可以從MySports平台一目瞭然地看見概要資訊。

▼ 12-14當天的健行記錄,在泰崗溪輕鬆走了一小段路。可以參考一下呈現的數據和軌跡。


※ 檢視海拔和氣壓的功能,會在開啓GPS並使用活動記錄時才會出現。
※ 指南針功能要進入「選單」>「感應器」>「指南針」,並需要一點時間校正方位。
※ 螢幕背光顯示,用手蓋住螢幕兩秒後就會發光。但如果開啟「夜間模式」,在記錄活動的時候就可以全程使用螢幕背光。也許會比較耗電,但除非你夜跑、夜攀數個小時,不然絕對夠用。


【內建心率監測功能】
這是我最喜歡的功能,終於可以擺脫心率帶了!

● 若開啟全天候24小時心率監測功能,則每10分鐘就會讀取一次;運動進行中的心率監測則是每秒一次。有了這個功能,再也不用在胸口綁一條不舒服的心率帶,外出運動真的輕便很多。

● 可以隨時隨地偵測的心率,是健康管理和運動訓練的基礎,透過心跳,加上其它的個人身體質量數據,可以推算出很多實用的分析結果。

↑ 從錶帶拆下來的手錶本體,背面就是「心率感應器」,使用綠色的光線透過皮膚照射皮下的微血管,偵測血流的變化而得到心跳的頻率。感應器下方有四個電子接孔,接上專用的USB連接線即可充電或進行傳輸。

↑ 在活動進行中,可以切換手錶螢幕檢視目前的心率區間。由低至高分別顯示為:簡易燃脂耐力速度爆發力,系統會根據你的身高、體重、年齡等各種條件來判斷你的心率落在哪個區間會呈現什麼運動效果。

左圖是心率區間表,最上方顯示目前的心率,下面則用圈起來的方格標示正落在哪個區間。右圖則是心率區間的比例分佈,目前顯示大多落在「簡易」區間。


↑ 這張由TomTom MySports網頁版截下來的圖表比較明顯,顯示我的燃脂區間介於110~129 bpm,有減脂需求的人就儘量把心率控制在這一個區間;如果想要提升心肺功能,可以把心率提高到耐力區間以上,搭配間歇訓練,


【活動追蹤】

↑ 身為戶外運動錶,當然要防水,水下40公尺不是問題,游泳訓練也可以佩戴。

「活動追蹤」是TomTom Adventurer成為「全天候運動管家」的關鍵。透過心率監測和動態監測(3D加速度計+陀螺儀),不開啟GPS也能追蹤每天的步數、運動時間、燃燒的卡路里以及移動的距離,戴著它睡覺還能偵測睡眠時間。

手錶預設每日10,000步、4公里的移動距離和30分鐘的運動時間,算是相當足夠的活動量。當然也可以自訂更高的目標,多走一點,多動一點,督促自己不要一直賴在沙發上當懶蟲。

我從2016年11月中就開始佩戴,連續使用超過一個月,記錄顯示已經移動193公里、消耗73000卡,並走了253000步,平均靜態心率62 bpm,平均睡眠時間7小時45分,這些都是透過手錶得知的資訊。

如果你是一個數據狂或運動狂,應該會對這些數字很著迷。

↑ 以上是2016年12月18日的活動追蹤記錄,可從下載到手機的TomTom MySports或它的網頁版看到這些資訊。


當然,某些數據不見得完全準確,但它至少辦到一件事情,就是要你隨時隨地「保持活動」,這才是健康管理的主要宗旨。

就像我的網誌副標所寫的:Life is more fun when you "move".


【TomTom MySports】

除了實體手錶,TomTom另一個很棒的使用者體驗是它的網路平台。(不是那個大平台...)

↑ 手機或平板可以下載「TomTom MySports」App,透過藍牙同步,可以上傳活動記錄到雲端,只有第一次的配對需要一點點時間,之後連線同步的速度都非常快。這也是現在的趨勢,能不要接線就不要,一切都雲端化了。

手錶無法顯示的精美彩色圖表,在MySports都可以看到。一些用手錶操作稍嫌麻煩的設定,也能用App搞定。

↑ 另一個可供桌機下載安裝的是「MySports Connect」,多了一個"Connect",不要跟上面講到的平台搞混。(順道一提,這程式的UI都很漂亮)

MySports Connect的主要功能是設定手錶、安裝更新檔或是上傳音樂播放清單,也是唯一一個需要透過USB連接線才能使用的桌機版應用程式。


【路徑探索】

↑ 除了App版本的基本功能外,網頁版的MySports能做比較進階的管理,比如說,登入後可以上傳第三方網頁(如Strava、RunKeeper或是健行筆記)下載的GPX路徑檔,與App自動同步後就能透過藍牙傳輸到手錶。

※手錶最多可以儲存15條路徑。

↑ 下載好的路徑顯示於手錶的活動起始畫面。

↑ 走到戶外開啟路徑,跟著走就不用怕迷路了!在「健行」的活動模式下,地圖的比例可調整為100公尺、500公尺和1公里。

除了上傳新路徑,也可以將之前活動所記錄的路徑儲存下來,同步到手錶後就可以循著以前的舊路線再走一次。


【音樂+耳機】

音樂播放也是TomTom的產品基因之一。手錶內建3GB的容量,最多能夠儲存500首歌,跑馬拉松不怕歌單重複,在山上健行也不需要浪費手機的電力,接上藍牙耳機就能播放喜歡的音樂。

透過USB連接線與電腦相連,可以把MP3或AAC檔案,直接用「隨身碟模式」複製到手錶的記憶體(也就是說,如果你有檔案臨時要存取,還可以把手錶當作隨身碟使用,超威!)

或者,也能透過iTunes和Windows Media Player將自建的播放清單同步到手錶,只要使用剛剛提到的TomTom MySports Connect軟體就能執行。

↑ 手錶連上電腦,開啟MySports Connect,掃描電腦裡的播放清單。

↑ 找到可用播放清單,立刻新增至手機。右下角會顯示剩餘的記憶體空間。

↑ 我在電腦iTunes設好的清單「Tom Run」就存到手錶了。

自訂播放清單的好處是,可以依據運動模式的不同選擇適合的bpm節奏或風格,對喜歡邊運動邊聽音樂的人來是個非常實用的功能。

↑ TomTom原廠藍牙運動耳機是優惠套組的贈品,原價$3,280的東西拿來送真的是很佛心。我有使用其他品牌的藍牙耳機和手錶配對,外出跑步的時候會有lag的情況,不過使用原廠耳機就沒有這個困擾,頗妙。

TomTom耳機還很貼心地附了一個調節環,調整後可以扣在後腦勺,將耳機穩穩地固定在頭上不會晃動。


【活動同步匯出】

還有一個要大大讚賞的,就是TomTom可以無痛與其他App整合的功能,輕鬆解決我一直以來的困擾。

我是Nike Plus和Strava等運動App的長期使用者,上面累積的每一公里都是汗水換來的辛苦成果,捨不得記錄的中斷,所以不管我戴上什麼厲害的運動錶,出門運動都還是得帶著手機開啟記錄。

騎單車是還好,但跑步帶手機真的很累贅,而且每換一次手機就要重買手機臂套真的很浪費錢。使用TomTom手錶不僅輕便,也可以省下手機開啟GPS記錄的可觀耗電量。

加上TomTom內建的3GB音樂容量,又能匯入自建的歌單,喜歡邊運動邊聽音樂的,就沒有帶手機出門的理由了 :)

↑ 這是2016-12-05的一次路跑,我在MySports App設定與Strava和Nike+連動,只要從TomTom上傳,其他兩個App也能同步我的路跑資訊。

下面是TomTom目前可以同步匯出的應用程式列表,主要有:
・NikePlus
・RunKeeper
・Strava
・Endomondo
・Jawbone
・MapMyFitness
・MyFitnessPal
・TaiwanMySports
・TrainingPeaks
・TuliSport
・Edooon


【登山健行功能介紹】

TomTom Adventurer身為一支戶外運動錶,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新增的「登山/健行」功能,這邊為大家介紹一下它的操作方式,請先看一下我做的這個表格。


由這張圖表可以看到手錶的選單操作方式和順序,以及運動行進間(綠色方塊)可切換的數據和功能。以下請看實際畫面。

↑ 在還沒抓到GPS之前,先暖個身吧!

↑ 左上角是GPS連線狀態(滿格表示訊號清晰,本張照片是在室內拍的,所以只有一格),愛心是心率偵測已啟動,心跳顯示為156 bpm。按上(日曆鈕)會出現歷史活動記錄;按下(設定鈕)會出現設定選單。若都已準備好了,可以按右直接開始。

↑ 上:歷史活動 / 下:設定選單

↑ 這是開始活動記錄的畫面,切割成三個框格,上面最大的數字可以透過按鈕上下切換:目前時間、運動持續時間、已移動距離、平均配速、卡路里消耗、心率、心率區間、海拔、坡度和總上升海拔。下面兩個數據為固定顯示,無法切換。左下是「運動持續時間」,右下是「已移動距離」。

↑ 切換到最右邊的畫面,可以顯示指南針、地圖路徑和心率區間表。地圖畫面可以使用「右鈕」切換成三種比例:100公尺、500公尺、1公里。

↑ 最近去了一趟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走的「稍來山」,原本只是想去散散步,結果因為垃圾太多所以小小地淨山了一下...。

↑ 從35K收費站停車場旁邊的登山口開始走,官方的步道距離是單趟2.3公里,對照完成的數據為「4.66公里」,距離記錄的表現相當準確。

↑ 分段時間編號「3」代表是記錄的第三公里,顯示到達山頂後配速最慢,是因為休息午餐的時候沒有按下暫停。路徑偏移的程度也不會太誇張,都在合理範圍內。

↑ 到達最高海拔記錄是2,312公尺,稍來山官方海拔高度為2,307公尺。誤差值在10公尺內都算精準,5公尺則是非常精準!


再次做個總整理,列舉幾個TomTom Adventurer登山/健行的實用功能。

● QuickGPS功能提升定位速度,不會每次要出發前等衛星連線等到隊友都出發了,你還在原地踏步...。

● 高度、海拔和指南針都是標準的必備功能,不過TomTom有加入3D距離偵測,爬坡和髮夾彎等瑣碎的高度變化都能據實記錄,不會少算或多算。

● 路徑管理漸漸也成為GPS手錶的必備功能,而TomTom有簡單好用的MySports平台,絕對是目前用過最人性化的管理介面。

● 我有說過內建心率很棒了嗎?:P


【實際使用照片分享】





補一張累得要死跑步機間歇訓練照 =..=



最後附上原廠盒裝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