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從國一開始近視,算一算戴眼鏡的「資歷」也有26年了,喜歡買,也喜歡嚐鮮,粗估至少戴過約20副眼鏡,幾乎各種材質都試過,但還是最愛膠框,因為重量較輕、價格也好入手,對我這種眼鏡重度使用者來說是比較划算的投資。
但其實我並不是一直都戴眼鏡。大概從大學到出社會一段時間內,曾因為愛漂亮改用隱形眼鏡,可是眼睛常覺得乾澀、疲倦,異物感也越來越重,於是戴隱形眼鏡的頻率慢慢減少。後來開始爬山,在野外要更換隱形眼鏡變得很麻煩,久而久之便不再使用隱形眼鏡,於是變得更依賴眼鏡、更注重穿戴的舒適性要大過好看的外型。
後來我問了幾個近視的朋友,發現大家也有差不多的想法與歷程,這挺有趣的,我猜想可能是年紀到了,帥氣美麗不再是第一順位,外型簡單打理即可,把生活過得舒適宜人應該還是重要多了。
最近一副眼鏡已戴了三年,零件老化問題事小,比較讓我困擾的是鏡框的重量,長年累月在鼻樑兩側壓出一塊紅紅的痕跡,消都消不掉,而鼻墊材質後來甚至讓我皮膚紅腫、過敏。所以從去年就開始物色新的鏡框,但一直挑不到兼顧舒適與外型的款式,後來因疫情升溫不敢到處亂跑,這件事只好一直擱置。

前陣子大概是演算法的關係,我在Facebook被「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的廣告打到,點進網頁研究了一下,印象很深刻也很心動,想不到才隔兩天我們就收到合作的邀請。只是開心之餘,也有一點擔憂,因為這畢竟是「募資商品」,在無法確認品質之前其實不想貿然答應。
但後來拿到鏡框實品,並在聽過對方誠懇且詳細的說明後,原本的疑慮一個一個消除了,所以我決定用有點老土的方法,把「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打動我們的10個理由分享給大家 :)
但後來拿到鏡框實品,並在聽過對方誠懇且詳細的說明後,原本的疑慮一個一個消除了,所以我決定用有點老土的方法,把「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打動我們的10個理由分享給大家 :)
我對環保產品一向持觀望態度,不希望商品只是打著環保的旗號,結果到頭來只是重新製造一批無法回收的垃圾,這對地球一點幫助都沒有。但 「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不一樣,原料來源是台灣海域的廢棄漁網,搜集後經過清洗、裁切,熔融為尼龍顆粒後射出成型為鏡框,再生材料通過歐盟 RoHS 與 REACH 認證,不會對人體與環境產生影響,材料供應商也有GRS 全球回收標準(Global Recycled Standard)的驗證,有疑慮的人可以完全放心。
此外,眼鏡盒使用回收PP、眼鏡收納袋使用回收寶特瓶R-PET,可以說除了鏡片以外,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從頭到腳都由垃圾「變身」成現在的模樣。
P.S. 因成本問題,坊間許多標榜使用回收材質的商品,其實原料可能是從國外進口得來,在地垃圾問題解決有限,甚至還增加了製程的碳排放量。這個較顯為人知的「幕後秘辛」,讓 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的堅持顯得更有價值。

此外,眼鏡盒使用回收PP、眼鏡收納袋使用回收寶特瓶R-PET,可以說除了鏡片以外,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從頭到腳都由垃圾「變身」成現在的模樣。
P.S. 因成本問題,坊間許多標榜使用回收材質的商品,其實原料可能是從國外進口得來,在地垃圾問題解決有限,甚至還增加了製程的碳排放量。這個較顯為人知的「幕後秘辛」,讓 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的堅持顯得更有價值。

如前言所述,當環保產品變成了垃圾,對環境反而會造成更多負擔。所以令我驚喜的是,除了鏡框和包裝百分之百使用回收材質,hibāng 的設計團隊甚至顧慮到產品該如何回收。
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提供一個很實際的方法:把眼鏡盒直接當作包裝盒,將壞掉的眼鏡寄回原廠處理,他們會將壞掉的鏡框再度碾碎為尼龍顆粒作為日後的製造原料,同時提供新鏡框75折的購買優惠,鼓勵使用者繼續支持這項產品與理念,達成100%的循環再利用。

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提供一個很實際的方法:把眼鏡盒直接當作包裝盒,將壞掉的眼鏡寄回原廠處理,他們會將壞掉的鏡框再度碾碎為尼龍顆粒作為日後的製造原料,同時提供新鏡框75折的購買優惠,鼓勵使用者繼續支持這項產品與理念,達成100%的循環再利用。
3. MIT台灣製造

使用台灣海域的海廢漁網再製為鏡框原料,加上設計、研發、製造團隊也都來自台灣,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扛下 Made in Taiwan 這塊招牌可說是當之無愧。

之前使用的眼鏡在鼻梁留下深深的壓痕,加上我原本就患有的脂漏性皮膚炎,戶外活動和運動的時候常常搞得我狼狽不已,所以這是我換眼鏡後最想最想解決的困擾。如果鏡框眼鏡可以減少一半重量,勢必能有效改善目前讓人頭痛的情況。
5. 結構

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特別針對台灣人的臉型,設計出讓鏡腳呈現服貼又減壓的弧形,同時保留加熱塑型的彈性,只要經過專業調校就能舒舒服服地附著在臉上。
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一體成型的鼻托是一般鏡框的兩倍高,並且加大和鼻樑的接觸面積,藉此分散重量的壓迫、增加眼鏡的穩定性,對不管爬山、打球、跑步等所有運動都戴同一副眼鏡的我來說,這個設計真的有很大的幫助。

鏡腳折合處的密合度做得很好。鏡腳末端有個小小往外勾的弧度,戴起來比較不易滑動、脫落。
綜合以上各項特點,我自己覺得雖然 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並非針對戶外族群所設計,但意外地非常符合戶外情境使用,輕盈、不易鬆脫,造型簡約好看,最重要的是對環境友善,對喜歡親近大自然的人來說實在再適合不過。
我戴的是搭配抗藍光鏡片的黑色鏡框,呆呆則是同款不同色的墨鏡。
之後產品出貨後,購買人到hibāng指定特約眼鏡行可享配鏡$1,500折價。到時我的鏡片已決定用SEIKO SMARTZOOM 智能紓壓鏡片,並搭配防霧功能,這樣爬山運動的時候鏡面才不會因為流汗而一直起霧,有相同困擾的人也可以這樣搭配喔!


生火的時候熱得汗流浹背,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還是牢牢地貼合在臉上,不需要騰出一隻手一直去推真的省事不少。


呆呆有近視但平常不戴眼鏡,只有看電影的時候會戴,外出時只戴墨鏡。所以如果沒有近視眼,但還是想要支持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的環保理念,購買鏡框搭配鍍銀或鍍銅的鏡片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呆呆有近視但平常不戴眼鏡,只有看電影的時候會戴,外出時只戴墨鏡。所以如果沒有近視眼,但還是想要支持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的環保理念,購買鏡框搭配鍍銀或鍍銅的鏡片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7. 款式選擇多元

除了產品名「hibāng」取自「漁網」的台語發音,鏡框的三種款式也是以三個離島的台語發音命名,分別是經典圓框款「liû-khiû 小琉球」、極簡設計款「phênn-ôo 澎湖」和英倫飛行員款「lik-tó 綠島」。

hibāng 鏡框顏色有「深海黑」和「自然裸」。
近日募資金額達標後又追加了新色「森林綠」。
不只鏡框顏色有變化,hibāng 鏡片的選擇也有透明和墨鏡兩種選擇,墨鏡片根據鏡框顏色不同還有專屬的鍍膜顏色。
礙於線上募資無法試戴眼鏡,hibāng 提供北中南共六處實體體驗據點,只要透過線上預約就能到現場試戴。
如果還是無法親自到現場,hibāng 很貼心地做了一個AR虛擬試戴服務,只要透過FB或IG的限動特效就能選擇鏡框的款式與顏色。我覺得這個功能超棒!畢竟在疫情期間,許多眼鏡行的試戴服務都麻煩許多,每試一副就要消毒一次,搞到後來都不好意思再麻煩店員了⋯⋯所以像這樣可以透過手機自拍一試再試,真的方便又省事 :)
8. 提供實體/虛擬的試戴服務
▲ IG用戶點擊試戴|FB用戶點擊試戴
9. 可搭配多變造型
有些鏡框的造型太過獨特,能搭配的造型很有限。但是我很喜歡 hibāng 中庸又不失設計感的外型,幾乎怎麼搭都好看。我和呆呆特地選三款平時最常戴的帽子和眼鏡搭配,三種效果都還不錯啦(自己講)

最後想說的是,和現今許多以「募資」為名,實則為「預購」取向的終端商品相比,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是真正的群眾募資商品。因為回收材質原料和鏡框開模的成本很高,導致產品無法先行大量生產,必須依賴贊助者才能一步步完成各項製程。
因此我們現在拿到的版本是數量非常稀少的完成品,有些鏡架甚至連LOGO都還沒標示上去。而當我們試圖商界更多顏色來拍攝和體驗時,設計團隊也很老實地說目前鏡框的數量非常少,恐怕沒辦法滿足這項需求。
一般來說聽到這種話可能會有點傻眼,但這其實反而讓我對 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加了很多分!畢竟募資商品實在太氾濫了,聰明的消費者已經練就一身好功力,產品的理念與精神、研發的故事與辛苦,只要稍微研究一下就能知道用了多少心思。
而這也是我們最後決定支持 hibāng 的原因。設計團隊耗費兩年時間開發 hibāng 並不是為了大量獲利,而是想要透過這個幾乎人人都有機會使用的產品,讓大家理解「永續生活」不是一個理想目標,而是一個實際可行的選項 :)
▲ 募資連結: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世界第一支 100% 全循環眼鏡!
*專案將在2021/09/30結束,敬請把握機會!
因此我們現在拿到的版本是數量非常稀少的完成品,有些鏡架甚至連LOGO都還沒標示上去。而當我們試圖商界更多顏色來拍攝和體驗時,設計團隊也很老實地說目前鏡框的數量非常少,恐怕沒辦法滿足這項需求。
一般來說聽到這種話可能會有點傻眼,但這其實反而讓我對 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加了很多分!畢竟募資商品實在太氾濫了,聰明的消費者已經練就一身好功力,產品的理念與精神、研發的故事與辛苦,只要稍微研究一下就能知道用了多少心思。
而這也是我們最後決定支持 hibāng 的原因。設計團隊耗費兩年時間開發 hibāng 並不是為了大量獲利,而是想要透過這個幾乎人人都有機會使用的產品,讓大家理解「永續生活」不是一個理想目標,而是一個實際可行的選項 :)
▲ 募資連結:Hibāng 友漁循環眼鏡|世界第一支 100% 全循環眼鏡!
*專案將在2021/09/30結束,敬請把握機會!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