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茶之鄉・瑞峰太和(瑞峰太和休閒農業區)



「從一片茶葉,到一杯茶,是一段很漫長的旅程。」

「柴米油鹽醬醋茶」俗稱「開門七件事」,代表老百姓為了討生活得掛心的七種民生必需品,順序大抵按照重要性排列,有柴才能生火煮飯,才能料理油鹽醬醋,茶則排在末位,算是有閒情逸致才能品味的東西。


但對茶農來說,茶的重要性優於一切,先把茶種好,拿去賣錢,才能餵飽肚子並照顧整個家庭。
最近公視剛熱播完結的《茶金》也在敘述茶的故事,但阿里山的茶葉栽種史不如新竹北埔或新北那麼悠久,至今不過3、40年光景。在此之前,阿里山農民多是種植稻米和金針花,直到阿里山公路開通後才慢慢改種經濟價值更高的茶樹。

會有這些粗淺的了解,是因為去年我們也曾在阿里山台18線一帶拍攝茶園,所以待在瑞峰太和的那幾天可說駕輕就熟,也讓我們得以回味與茶共存的山居生活。


用不同的茶種和發酵方式,茶葉就會產生不同的韻味。而在不同的土地,看見不一樣的風景,心情沈澱出來的滋味當然也不盡相同。和交通較繁忙的台18相比,瑞峰太和的步調明顯慢了許多,而且家家戶戶幾乎都以種茶維生,放眼望去是滿山遍野的茶園,撲鼻而來的是一陣一陣清新的茶香。

每到採茶製茶的季節,整個瑞峰太和便瀰漫著熱情與活力,採茶姑娘與製茶師傅得把握好天氣的窗口,從天未亮便開始準備工作,採茶後立刻製茶,24小時沒有停歇地和時間競賽,才能萃取茶葉最甘甜的滋味。

做茶如做人,採茶、萎凋、發酵、炒菁、揉捻、乾燥、精緻、焙火,要按部就班,要悉心照料。
在阿里山,我們沒有見到像「吉桑」那樣的茶葉大王,有著雄厚資本或企業家的外表。因為種茶的人也自己做茶,每一位茶園老闆都身兼「阿土師」和「山妹」的角色,苦幹實幹多年才有如今的成就。

現在瑞峰太和的種茶事業差不多都交棒給下一代了,新一代的年輕人用竹林茶席和茶屋去推廣茶業,讓喝茶這回事有了不同的情調。如果你喜歡喝茶、想要喝茶,真心推薦大家到瑞峰太和走走!



瑞峰太和休閒農業區


瑞峰太和休閒農業區位在嘉義縣梅山鄉,也是阿里山山脈的一部分,由「瑞峰」和「太和」兩個區域組成,兩邊車程約30分鐘,皆以高山茶為主要經濟作物,遍佈滿山滿谷的茶園是一大景觀特色,居民的生活也和茶葉息息相關。




瑞峰村



1314瑞峰太和朝茶音樂會,在瑞峰的的1314觀景台聽音樂、品茶,並等待日出的到來。

溫暖的陽光尚未完全滲透進山谷裡,黃和藍交織在一塊的顏色很美。

音樂演奏到一半,陽光從山間傾瀉,照亮了瑞峰,也照亮每一個人的臉。

清晨的氣溫很低,能喝這麼一杯熱茶真是享受。

「從一片茶葉,到一杯茶,是一段很漫長的旅程。」(茶金)

瑞峰連綿的茶園。

1314觀景台,加上天線後的海拔真的剛好就是1314公尺。

太陽越爬越高,茶園的顏色也有了不同變化。


從不同角度看1314觀景台。

哈囉!

瑞峰的新興寮古厝



仍在古厝生活的長者與小孩們,溫暖的笑容讓人看了心情很好!

阿嬤:「咪寶乖乖,不要兇客人啦。」

可愛的咪寶~



太和(樟樹湖)




場景來到太和的茶園。

日出的瞬間。

採茶姑娘們各就各位。

狗狗叫做奶茶,是茶園主人的愛犬。

剛好拍到這個貌似被嚕到很爽的表情 XD


太和的「大象山」是最顯眼的地標,怕大家看不出來,我直接畫上去 XD


手法熟稔的採茶姑娘。

還沒到中午,陽光已經照亮整片山谷。

裝茶葉的茶簍,裝滿後要秤重才能領工錢。


採茶很辛苦,所以茶園主人都會準備點心給所有工作人員吃。


太和的千年大茄苳。

太和(樟樹湖)的茶園風光。


我們認為這裡是太和茶園最美的觀景視角,剛好可以看到茶園和遠方的大小塔山。

真美 :)

日光萎凋。

浪菁、揉捻

突然被cue要合照而不知所措的「阿土師」們 XD



山角鐵茶屋,在裡頭悠閒地聊茶、品茶,真的是一大享受!



可愛的「山妹」:)

謝謝收看!

也請觀賞我們團隊拍攝的影片全記錄吧!
https://bit.ly/3EejuYQ


————————————————————
 歡迎追蹤交流 ▸ Facebook ▸ Instagram
————————————————————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