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丹大:山林、湖水、溪流 ft. Sony Xperia PRO-I



2020年底我們走了一趟丹大林道,天候不太好,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下雨,尤其在走到終點七彩湖的時候雨勢最猛,整座山籠罩在朦朧的霧雨之中,很美,我們深受感動,但許多想看的風景始終見不著身影,留下了一點遺憾。

隔了整整一年,我們在2022年初決定再去一次丹大林道,並用高畫質的 Sony Xperia PRO-I 手機來進行拍攝,試著捕捉當時沒見到的影像,也想和朋友Umas重聚,聽聽他說布農的歷史和山上的故事。

我在影片中對Umas說:「我們走入山林,希望帶走的不只是照片和回憶,也希望能成為彼此故事裡的一部分。」

雖然最後這次旅程仍不如預期,抵達七彩湖畔時她還是蒙上一層面紗,沒有看清楚全貌。不過在最後一天我們還是有找到想看見的布農舊址,透過殘存的生活遺跡,遙想當年山居歲月的情景。
其實,重要的不是去了哪裡,而是和誰在一起。在山裡生活那幾天,我們用手機記錄和老朋友相聚的過程,這是更珍貴的回憶。我們確實成為彼此故事裡的一部分了


加年端部落石堆遺址


此次行程之一是到加年端的某個遺址看看,但那處遺址並不是一般熟知從林道下切的小學舊址和溫泉,而是往反方向,從同一道稜線上切,在電塔附近有一塊廣闊的舊梯田耕地,那兒有布農家屋的石板屋遺址,還有神秘的圓柱石堆⋯⋯

因為想要看外星人而開始爬山的呆呆,會被網路上查到的石堆照片給吸引,想來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就連我們的布農朋友Umas都表示沒有看過那片遺址,所以能不能真的找到沒人能說個準。

那天上午天氣很好,光線充足,將稜線上整片的栓皮櫟樹林照得金黃。出發不久,我們先是找到一塊圍成「ㄇ」字型的舊家屋,然後花點時間向左上切⋯⋯再向右橫切⋯⋯穿越一大片雜草橫生的山坡草地之後,終於在一棵大栓皮櫟樹下發現三個明顯的圓柱石堆。

Umas恍然大悟。他笑著說,雖然沒有來過,但是從走過的梯田駁坎判斷,這邊原本是一大片布農族耕作的農地,而這些圓柱石堆他也有一番解釋。

Umas說,以前也曾在不同地方發現同樣的石堆,當時他以為這可能是甚麼祭壇或聖殿,但問了老人家才知道,原來當時為了整理耕地,於是把地上清理出來的石塊堆在一起,由小疊到大,如此一來石頭有地方可擺又不佔空間,還能換來較容易耕植的土地。

後來這些圓柱石堆也演變成曬作物的地方,疊高的石板可以多曬到一點陽光,還能隔絕濕冷的地氣。(之後又查了資料,指出這些石堆也有標記耕地界線的功能)



找到遺址很高興,知道石堆的真正作用也令人會心一笑,原來那不是什麼神秘的祭壇,而是老人家的工法與智慧。

然後,Umas把一塊掉落在旁的石板扛起來,喬好角度,不偏不倚地放在石堆上,恢復它平整的檯面。他說他以後也會帶族人過來這裡看看,也希望這些遺址不要消失,讓更多人能知道布農的文化與歷史。

*****


出發前先從孫海橋往濁水溪上游走一點,在淺淺的溪谷裡溯溪步行。

清早,陽光還未能直射進入溪谷,近乎垂直的山壁讓人望而生畏。


轉彎處,在陽光所及之處,有棵樹正沐浴於溫暖的光線裡。

水面有樹林的綠色倒影,很美。


岩石/水面倒影。

沖積處的泥沙。


大自然的水墨。

非汛期到這邊踏踏水還不錯喔!

干卓萬群峰。


黃昏時大草原斜射的光線。


濃烈的金黃!


暮光時刻,湖面如鏡。


太陽尚未完全升起,湖面上的倒影是天上的片片雲朵,快速掠過水面。


天色再亮一點的七彩湖。


天色全亮的七彩湖,依然雲霧密佈,但已經比前一次好很多了。


其實有雲霧也不賴啊,拍起來會更有層次。


能看到這樣的湖面已經很滿足了!


另一個角度。


妹池的水變少了,周圍的淤泥有很多水鹿的腳印(上圖)




好想像它一樣把腳伸進去泡泡水喔⋯⋯


好像浮起來了!


小小的人在湖邊行走。


層層疊疊。


某菜園平台的山景。


迷人的光影。


清早,藍天上佈滿如棉絮的雲朵。

我們跟著Umas走,先走到一座家屋的遺址,這個位置很好,坐擁稜線上視線所及的遼闊山景。若不考慮文明的便利性,要是能在這邊待個兩天不曉得有多好。


整片的栓皮櫟樹林,以及無意間捕捉到一隻展翅的飛鳥。


一邊找石堆,一邊聽Umas說布農的故事。


感覺接近了,已經發現一個圓形石堆。


找到了!猛一看真的很像某種神秘儀式會用到的檯面。


Umas把一塊掉落在旁的石板扛起來,喬好角度,不偏不倚地放在石堆上,恢復它平整的檯面。

呆呆趴在找到的石堆上,想像在這邊耕田曬小麥的日子。


這三個石堆很好認,只要找到這棵一支獨秀的栓皮櫟樹即可。


回程,俯瞰丹大溪谷。


蜿蜒的丹大溪。


回到孫海橋,結束行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