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本人不愛吃菇,但很愛拍;呆呆則是愛吃又愛拍(一種扭曲的愛?)
上次走奇萊南華,因為天氣不好,沒去奇萊也沒去南華,甚至連一個山頭都沒抵達。但是我們拍了很多菇,拍了好幾百張,拍到後來連我自己都懷疑是否中邪了。
但這個「獵菇」的過程很快樂啦!每一次上山總會花點時間搜尋蕈菇的身影,蹲在路邊拍照的時候,常常引來路人的注意,但看得出來,大家普遍都感到很納悶。因為就他人角度來看,我們幾乎像邪教一樣,沉迷在一種很常被忽略的微小生物上。
國外針對真菌愛好者有個專有名詞叫「mycophile」,意指那些喜愛觀賞或食用蕈菇,甚至會成群結隊到原始林採集野生蕈菇的人們。
但我們其實只想站在蕈菇愛好者的角度,單純地去欣賞它形體外觀的獨特性與趣味性,把這些微小、可愛的生物視為一種拍攝主題,讓我們在山上健行時,除了大景之外,還有一個能夠關注的標的(而且老實說,拍攝過程真的非常療癒)
那,究竟這些看不見,但無所不在,甚至存在人體內的真菌生物,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為了寫這篇,我總算把存在Netflix片單裡很久的《美妙蕈菇》看完了。影片中除了基本的科普知識,還用了許多篇幅以玄學/科學角度去探討食用/藥用蘑菇的效用。但這個見仁見智,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搜尋相關資料。
真菌
真菌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它介於兩者之間,真菌自成一界。
真菌是大自然的大分子分解者,是森林的消化系統,能夠分解動物和植物,但破壞生命的同時也在創造供給生命的養分,因此真菌的存在被視為大自然的法則,代表重生、回春、再生等多重意義。
真菌也是和生態環境溝通的網絡,樹木們會利用隱藏於地底下無數的菌絲體溝通,也會依賴真菌互相餵食,作為交換養分的渠道。
為了讓人們對森林裡有多少真菌有更清晰的概念,加拿大卑斯省大學蘇珊西瑪博士表示:「你每走一步,地底下都會有超過480公里長的真菌,而且遍佈全世界。他們形成了巨大的連結,就像一面大網,佈滿整座森林。」
蕈菇
我們常見的蘑菇、香菇和各種形體的「菇」,都是真菌的「子實體」(fruiting body),好比蘋果樹長出來的蘋果。
在超過150萬種真菌生物中,只有兩萬個種類會長出蕈菇,其中可食用的蕈菇,據統計大概有兩千多種。這樣大家應該就可以知道,在野外有十分之一的機會篩選到可食用的蕈菇,但這不代表它好不好吃,或者有無迷幻的成分,所以還是不要輕易嘗試好了 @@
另外,在兩千種食用蕈菇中,能被人類商業化栽種的只有80幾種。所以大家可以挑戰一下,靜下來心來算算看,你能細數出幾種香菇呢?

很像桃子,超可愛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