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N】山腳下的金黃:苑裡・灣麗・Wanrie


提起苗栗苑裡鎮,有些山友可能會知道,那是知名小百岳「火炎山」的所在地,和三義鄉比鄰,是一個南來北往的醒目地標。如果從火炎山腳流經的大安溪往台灣海峽的方向望過去,你會發現遼闊的平原上有一望無際的稻田,因此苑裡也被稱為「苗栗穀倉」。但其實這裡也曾經種了一大片藺草田,根據文獻記載,最多曾有300甲地之多。

如果將時間之輪往前轉個三百年,這裡是道卡斯族苑裡社(宛里社,Wanrie)的生活範圍,大約在西元1727年(雍正五年),兩名道卡斯族婦女利用生長於大安溪下游的野生藺草,將之編織為日常使用的草蓆,後來渡海移民的漢人從原住民習得這項手藝並發揚光大,演變至日治時代,藺編工藝已是苑裡乃至整個大安溪下游居民賴以為生的經濟產業。

但最輝煌的時光已經過去了,藺編產業受到現代化影響而急遽萎縮,這是無法抵擋的洪流。然而藺草文化並未消失,在苑裡鎮的老街上,仍可從許多線索中嗅到曾有的繁華。若是和當地人聊個幾句,老一輩的婦人也許會提及年輕時沒日沒夜編織的草帽和草蓆,為家人的生活帶來多少改變。



從藺草找到奶奶的身影


其實,不只苑裡或大甲,整個中部沿海鄉鎮或多或少都和藺編產業有連結。

要出發到苑裡收割藺草的前幾天,回鹿港和家人聊天時提到要去苑裡拍藺草,父親便回憶道,已經過世多年的奶奶年輕時也會接藺編代工,會有專人送草並收走做好的半成品。在那個資源貧瘠的年代,我不曉得藺草改變了多少家裡的經濟狀況,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家裡有幾口飯是藺草換來的。

就因為這一點微薄的連結,我看待苑裡三角藺草的角度便不再相同了,苑裡鎮上每一位阿嬤都有奶奶的身影,都讓我想到遙遠的兒時記憶。我想對當地人來說更尤其如此,藺草是屬於苑裡的集體記憶,這些刻在骨子裡的文化血脈仍持續傳承給下一代。

這篇貼文不算旅遊紀錄,只是呈現一些我們在苑裡走過且與藺草文化相關的地方,若是有興趣的話,歡迎跟著腳步一起走進苑裡、走進山腳。



▎KEEN TAIWAN 關心在地文化與環境永續 ▎

感謝 Keen Taiwan,繼上次王功回收牡蠣殼粉的紀錄後,秉持關心在地文化與環境永續的精神,讓我們有機會再次攜手合作,為苑裡的藺編工藝留下影像與文字的紀錄。對此我們感到非常開心與珍惜,能夠用雙腳深切認識這塊土地並挖掘故事,真的很有意義 :)




苑裡的老街


苑裡的天下路,從清乾隆時代便已開始發展,一整排老屋是當地最具歷史意義的地標。

值得細細品味的老屋街景。

苑裡鎮天下路上的「明良理髮廳」,開店60多年了,手持剪刀剃刀的「阿良師」已經快80歲了,仍舊在崗位上為老客人提供精緻的服務。

明良理髮廳就在天下路老街上,沒有招牌,但Google Map可以搜尋「阿良師古早理髮店」。其實據阿良師本人的說法,店名原本叫「明星」,由他哥哥經營,後來他接手後才改叫「明良」。我問老闆牆上那張價目表多少年歷史了?他說快三十年了,價格完全沒有變。仔細看,「燒髮」是70元,「抹美髮水」是40元,「理髮吹風抹油」是300元。

至少有三十年歷史的電動按摩理髮椅。

阿良師不穿鞋,赤腳是多年的習慣了,工作時當然也是如此。

等上一位客人結束後終於輪到我了。老實說一開始很緊張,因為我很討厭進理髮廳,所以已經自己用電剪理髮兩年了。但阿良師的手藝很好,手法很溫柔,每一個步驟都讓人覺得享受,下次如果再到天下路,一定會再去光顧!

但很糗的是,拍攝當時,剛好路邊來了一群觀光的小朋友,於是我就成了被好幾隻眼睛觀賞的文化古物⋯⋯XD

位在理髮廳旁邊的「振發帽蓆行」是天下路很有代表性的古早商行,成立於1922,迄今正好一百週年,見證苑裡帽蓆產業的興衰。(官網 https://www.zhenfa.com.tw/index

店裡陳列許多草帽和製作的道具,在古早時代,這裡堪稱是苑裡人的百貨公司,想要找什麼新奇的玩意兒都會到這邊來逛。

藺草帽外銷在日治時代達到高峰,但在台日斷交後銷量大受影響。於是當時蔣夫人提議國中生的童軍帽都配戴一頂草帽,藺草產業因而獲得一段喘息空間。後來為了表示感激,婦女會請創辦人張水連先生與二代接班人張武雄先生為夫人設計一頂樣式新穎的草帽,也就是這頂至今仍擺在店裡櫥窗的珍藏。

除了草帽和草蓆,藺草還可以編織許多用品。例如鞋墊,據老闆娘説以前日本人非常喜歡這項產品,放在鞋子裡可以除臭,質料也很舒適,至今店裏還有幾十年前編織的藺草鞋墊,摸起來非常細緻,是振發帽蓆行視為傳家寶的非賣品。

振發帽蓆行曾被載入日本的旅遊書,疫情前仍有日本遊客會拿著這本書,搭乘計程車過來買草帽。

振發帽蓆行門市後方的磚屋,過去是生產草帽的工廠,現已挪作他用。

磚牆上攀生的植物。

這面磚牆也是許多老苑裡人的回憶所在 :)

1932年出生於苑港里的劉蔡腰奶奶,2個月大就到山腳里當童養媳,從七歲開始就學習藺草編織,至今90歲了,拜訪的時候,奶奶的雙手從沒停過,彷彿已將編織的動作寫入血液,變成一種自動化的生產作業。

劉蔡腰奶奶生涯累積許多精緻的創作,是藺編文化的重要國寶,甚至有一本屬於自己的作品集。

我問奶奶,有戴過自己編的草帽嗎?她竟然說印象中沒有,所以我請她戴上草帽讓我們拍照 :)

聊得很開心,陪伴在奶奶旁邊的女兒想要送我們一本書,我們請奶奶簽名,但奶奶說不好意思啦,很久沒簽了,因為她不管是編織草蓆或手寫的字,都是照著字型「畫」出來的。我們說沒關係,這樣很可愛啊!

位在藺草學會旁邊的「山腳國小日治後期宿舍群」,在日治時代是提供給學校老師和官員的宿舍,現在規劃為文化園區,藺草學會會在這裡舉辦課程,讓山腳國小的學生可以學習藺編手藝,是苑裡傳承藺草文化的重要據點之一。


傳統的日式房舍很美,推薦來這邊散步納涼吹風喔!


因為忙於拍攝,我們並沒有很多時間在苑裡享用當地美食,但勘景和拍攝時必定會到「原豆粹食 」來一碗冰豆花,有時天氣更熱,沒有吃個兩碗是不會離開的。經營者是歸鄉青年,承繼家裡勝利豆花老店的好手藝,對社區經營和地方創生也很有熱情,如果到苑裡鎮了,記得去吃碗豆花吧!


建於1909年的苑裡市場,在2018年因大火燒掉700平方公尺,共有84個攤位付之一炬。之後部分建物被登錄為歷史建築,近年一直有重建的風聲,但不知因何緣故計畫仍在延宕中。


因火災而成廢墟的苑裡市場,變成小貓咪的家了。


從市場二樓觀察塌陷的建物中,三隻小橘貓聽到橘媽媽的呼喚後,急忙從矮牆上跳下來過去吃東西。



苑裡的自然


山腳生態公園,位於苑裡鎮的山腳里。入口處有一塊農地,是藺草田和水稻輪耕的地方,應該是現存於苑裡面積最大的藺草田之一。這邊景色很開闊,還可以看到呼嘯而過的高鐵列車。

位在藺草學會後山,近年建了一座山腳生態公園,裡頭有些步道可走,環境清幽消暑。


以木棧道為主的步道,很適合散散步。


再往後走一點有「苑裡櫻花步道」和「山腳觀景台」,可以登高望遠,看看苑裡的稻田,或是高速奔馳的高鐵列車。

*****


火炎山地處台灣南北氣候的分水嶺,或許就是這個原因,才讓苑裡的三角藺草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生長環境。


從空拍圖可以看到,大安溪在經過火炎山後,在苑裡沖積出一大片平原。(空拍 Dennis Kao Photography)

在火炎山山麓上有一條「香茅古道」,是當地居民早期生產、運輸香茅油的必經之路,可接通至火炎山步道。但近年少有人走,路跡非常不明顯,但為了站上高點俯瞰苑裡的平原,我們一行人帶了鐮刀和山刀上去沿途砍草,希望能找回古道的路徑。

香茅古道現在路跡真的很不明顯,出發前記得做好準備,如果沒有砍草的工具,能走多少算多少吧。(鞋款:Keen Nxis Evo)

在步道口遇見兩隻黃狗,同行住在附近的朋友說,這兩隻前陣子常去他們家裡蹭飯吃,他女兒幫上面那隻狗取名「害羞狗」(因為很害羞),下面那隻取名「調皮狗」(因為很調皮)

偶爾還是可以看到路條,但真的不好找,常常中斷或消失。


走到一處斷崖,往下可以看到連綿到海邊的稻田,想像過去這裡也曾有無數的藺草田。


天色漸暗,日落的夕陽將海岸映照成迷人的金黃色。

佇立在大安溪對岸的鐵砧山,也是一座可輕鬆登頂的小百岳。80年代的台灣非常盛行風景烤肉區,記得小時候常去鐵砧山烤肉,留下許多回憶。但後來大概是環境保護因素,這種烤肉區已幾乎絕跡了。

趁天黑前下山,被調皮狗發現,興奮地向我奔去 XD

回到山腳里,我們脫掉登山鞋,換上OOFOS紓壓鞋到附近的農地散步。

在苑裡鄉間的農地,發現最饒舌的路名 XD

水稻田很美,現在都已變成金黃色了吧?真的很想看看這裡種滿藺草田的樣子,可惜這光景是不可能回來了。


呆呆沒有肚子,可以看見整雙腳。至於我呢⋯⋯可以看到腳趾頭喔!

空拍視角(攝影 Dennis Kao Photography)


感謝收看 :)


————————————————————
 歡迎追蹤交流 ▸ Facebook ▸ Instagram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