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南美映像|PATAGONIA・巴塔哥尼亞


巴塔哥尼亞(Patagonia)是一個更廣義的地理名稱,位置在南美洲南端,佔地約一百萬平方公里,將近臺灣領土面積的三十倍之大。地形豐富多元,有高原、沙漠、冰川、草原和無數個冰河時期留下來的湖泊,但土地大多由蒼茫開闊的荒原所佔據,延伸至視線所不能及的地平線盡頭。當麥哲倫在十六世紀初抵達這片土地時,因為見到當地土著遠比歐洲人還要高大,便以西班牙英雄小說裡長有巨大腳掌的野蠻生物「Patagón」為之命名。」 —— 節自《折返

PATAGONIA ——多麼響亮的名字啊,然而我卻對它一無所知,直到親眼從高空中俯瞰白雪靄靄的安地斯山脈尾段、在溪谷中仰望百內塔裸露的花崗巨岩、在公路上觀看盡頭之後無遠弗屆的遼闊。歷經了以上種種讚嘆與失落,巴塔哥尼亞對我來說,總算不再只是個名詞了。透過鏡頭和雙腳,我得以將這塊大地詮釋出一個嶄新的意義。

承襲 上一篇 在秘魯的談論,這一篇分享離開秘魯之後,我們在智利的百內國家公園,以及阿根廷費茨羅伊峰的所見所聞。




 器材

目前使用的鏡頭有三個,如上圖。

自從開始接觸戶外攝影(或者應該以「在戶外攝影」這個說法比較恰當),使用的鏡頭一直是標準旅遊鏡,從最早的18-135mm(APS-C規格,所以換算等效焦長約27-202mm),到去年更換全幅機A7III後使用的FE 24-105mm,變焦鏡有無可取代的構圖彈性和自由度,一直讓我無法割捨它的便利性和實用性。

不過這次南美之旅為了不想留下遺憾,特地多帶了廣角鏡和定焦鏡,想要為自己的影像帶來突破,結果沒想到最常用的還是FE 24-105mm,通常是走到定點需要拍下全景才有時間換廣角鏡(定焦鏡就更沒上場機會了,因為在戶外我通常把人像當作配角,風景才是主角)。

但話雖如此,這次發現FE 16-35mm可變焦廣角鏡和FE 24-105mm搭配的效果意外地好,過往拍不下的大景,例如山峰、湖泊、樹木,或者室內空間如山屋、帳篷,都能透過廣角鏡盡收眼底。

FE 16-35mm屬G Master系列,規格出眾,畫質銳利清晰,F2.8的光圈用來拍攝人像也能製造很柔和的散景,而且和FE 24-105mm同樣有防塵防滴的最佳化設計,重量、體積差不多大,使用的手感非常接近,很快就能上手,是一個用過之後就很難割捨的好鏡頭,讓我往後甘願多背一顆鏡頭了。

記得我在百內塔前,請另一位A7III用戶幫忙拍下跟呆呆的合照時,她拿起相機按了兩下快門後不斷發出讚嘆的聲音,直說:「哇!這鏡頭也太棒了吧!」隨後用手機拍下鏡頭的型號,表示回美國之後也打算買一顆FE 16-35mm。

嗯,那一刻的心情真是飄然啊。(雖然她把我們拍糊了⋯⋯)

呆呆則依然使用Sony RX100VI做隨身記錄,也負責105mm以外拍不到的地方。



 智利・百內國家公園


智利百內國家公園(Torres del Paine)的「Paine 百內」,是印第安語「藍色」的意思,可能是因為園區內大多由冰川、峽灣、湖泊所包圍,水面與冰塊在不同的時間與氣候,呈現出各種不同層次的藍色而得名。

地理位置在南半球安地斯安脈的尾端,東邊是巴塔哥尼亞沙漠,西邊則是臨海的破碎峽灣。數萬年來,冰川將沉積的花崗岩切割成兩大地標:百內塔和百內角,並在周圍留下屬於不同地質時代的湖泊和豐富多變的地形。

環繞國家公園的健行路線,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五十個人生必遊景點之一」,也被孤獨星球譽為「世界最美健行路線」。最受歡迎的路線是W Trail,位在園區腹地的南緣,一般規劃五天四夜走完,實際距離將近一百公里。

幾天以來,我們遍覽大山、冰川、湖泊和秋色濃烈的樹林,也遭受艷陽、暴雨和霜雪的洗禮,客觀來看,是一條稍具挑戰性但絕對值回票價的精緻健行路線。

A7III |55mm f/1.8 1/200s ISO100。(定焦SEL55F18Z)

在W Trail東邊起點的Central營地,日出後陽光打在營地後方的山頭,顏色很美,照片中的人們正在煮早餐。氣溫非常低,大約是攝氏五度而已,結露的桌面上佈滿冰霜。

A7III |24mm f/4.0 1/32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南美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傳統圓帽,當地人稱它為Boina(念:撥以那),其實說穿了就是貝雷帽,切・格瓦拉戴的那種。在亞洲比較常見女性用來當作造型帽,但在南美當地比較常見到牛仔或牧童在戴。據當地人表示,男女的戴法稍有不同,不過原則上是愛怎麼戴就怎麼戴。(馬匹負責運補裡面山屋的物資,步道有分流,人馬各自有路徑可走。)

A7III |35mm f/4.0 1/1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經過一段毫無遮蔽的爬坡後進入秋色繽紛的樹林。

我的拍攝主題常常是呆呆的背影,而且比例很小,乍看不太容易察覺,有一種特別的融入感。但這並非刻意而為,反而是因為呆呆走比較快,我只能用很短的時間搶拍,否則很可能下一秒她就消失在某處轉角了。所以我非常倚賴搖桿對焦的功能,能夠很迅速地抓到對焦點來拍攝。P.S. 我預設的對焦區域是「彈性定點:L」,偶爾也會用觸控對焦,速度更快。

A7III |16mm f/2.8 1/2000s ISO100。(廣角SEL1635GM)

第一天就走爬升最多的百內塔(Los Torres),路上的健行者非常多,是最繁忙的一段路線。

當時在臉書上傳這張照片的時候,很多人誤以為是將兩張照片拼湊在一起,因為中間那道水平線剛好將上下完美切割(我將之視為自己抓水平的偏執得到正面評價)。而廣角不愧是廣角,就算貼近呆呆拍也能將風景全數納入觀景窗裡。

A7III |26mm f/2.8 1/2000s ISO100。(廣角SEL1635GM)

離開時遇見一位超可愛小男孩,表情滿分!當時有先詢問男孩父母能否拍攝,他倆一臉微笑點頭示意我盡量拍,於是我也不客氣了。

A7III |16mm f/2.8 1/250s ISO100。(廣角SEL1635GM)

從百內塔下山途中決定進Chileno山屋休息,順便補充一點熱食。原本以為廣角鏡用來拍大景最適合,沒想到拍室內更棒,可以製造很寬廣的視覺效果,而且F2.8光圈在昏暗的室內也能無礙拍攝。

RX100VI |57mm f/11 1/640s ISO125。

透過佈滿灰塵的窗戶,呆呆拍下山屋外迷離的景象,把當時的氛圍完美地濃縮在這幅畫面。

A7III |16mm f/2.8 1/30s ISO100。(廣角SEL1635GM)

另一張以廣角鏡拍攝的Cuerno山屋照,桌面、窗戶到天花板都拍得進去,雖然周圍會理所當然地有些廣角端變形,不過這無損於它獨特的視覺感。

A7III |105mm f/4.0 1/5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南美的四月正要入冬,白天涼爽,入夜酷寒,山頭上的積雪每天都在增加,像糖霜的新雪則在半山腰上點綴出漸層的美感。

A7III |24mm f/4.0 1/5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A7III |105mm f/4.0 1/5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這時一對擦身而過的年輕夫妻對我們說:「等等你們會看到超棒超棒超棒的風景!」有點興奮的太太用英文一連說了三次「so good」讓我們有點半信半疑,想說倒底是有多棒?

RX100VI |200mm f/4.5 1/800s ISO125。

遠山近景的層次超美,而且這時候根本還沒走到湖畔,就已經被美景連番轟炸。感謝呆呆用長焦幫我拍這張壓縮感很棒的照片。

A7III |105mm f/4.0 1/64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走到湖邊了,完全不需要確認眼前風景是否就是那對夫妻所指,因為親眼看到這幅風景時,嘴巴也情不自禁地重複默念著:so good...so good...

A7III |105mm f/4.0 1/125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那天雲比較多,太陽不大,湖水和對岸的陸地都有一種超乎現實的顏色。

A7III |105mm f/4.0 1/25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停在這邊小歇,喝咖啡吃點心,慢慢欣賞風景。

RX100VI |66mm f/4.0 1/800s ISO125。

照例,遠景就交給呆呆的RX100了。

RX100VI |200mm f/4.5 1/800s ISO125。

山頂終年不退的積雪在日落餘暉的照映下,發出像蒸籠一樣的蒸氣,緩緩地隨著光線起舞。



RX100VI |65mm f/4.0 1/800s ISO125。

百內角(Los Cuernos)。很喜歡呆呆這張的構圖,尤其是中間那道明亮的水流。

RX100VI |93mm f/4.5 1/3200s ISO125。

法國谷( Valle Francés)的冰川,像一幅抽象畫。前一天晚上在Francés營地睡覺的時候,雖然位置在樹林裡,而且離法國谷的冰川還有點距離,但半夜仍不時聽到一陣陣從遠處傳來冰塊崩裂的聲音,低沉、深邃,穿過層疊的山谷、樹林,將幾世紀前山岳凝結的乾咳迸發出來。

RX100VI |24mm f/4.5 1/125s ISO125。

前一天在激流路段手足無措的兩位阿姨,在我們的協助下安全通過後,一直把我們當做救命恩人看待,還說要把照片拿回家給老公說:「就是這兩個人救了我一命!」往後幾天一直留意他們的行蹤,還好到最後一天都還有遇見。順道一提,RX100VI的翻轉螢幕功能實在太棒了,自拍非常方便啊。

A7III |65mm f/4.0 1/64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經過一片森林大火殘餘的白色樹林,和遠處的百內角構成一幅蒼茫的風景。


A7III |105mm f/4.0 1/125s ISO125。(變焦SEL24105G)

拍到當地常見的鵟鵰。用高速連拍抓到振翅的瞬間,開心!(畫面有經過裁切,因為有點遠,這讓人很想試試400mm以上的焦段⋯⋯)

RX100VI |200mm f/4.5 1/500s ISO125。

百內角與月亮。一直覺得RX100VI拉到200mm還能拍得這麼細,實在是很厲害。


RX100VI |115mm f/4.5 1/125s ISO200。

當天稍晚太陽下山前的百內角全景,顏色超夢幻。

A7III |105mm f/4.0 1/64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翌日,健行的第四天,天氣開始變差,這天從Paine Grande營地出發前,天空就已下起滂沱大雨,在空曠的山谷裡風大得驚人,我們兩人全副武裝外加頭巾將全身包覆,前兩天被我們「救過一命」的阿姨見狀,臉上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無法理解怎麼能在這種鳥蛋氣候走到戶外健行。

整個上午都不敢將相機從背包裡拿出來。過了正午,陽光終於突破層層雲霧,這時才終於稍微見到格雷冰川的面貌,在一如其名的灰色湖面上看見漂浮的零碎冰塊,清澈、湛藍,也看見一道完整的彩虹懸掛在如鏡的湖面上。

A7III |64mm f/4.0 1/32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A7III |24mm f/4.0 1/30s ISO200。(變焦SEL24105G)

抵達Grey營地後,立刻丟包輕裝出門,趕在天黑前到深入格雷冰川的第二座吊橋上俯瞰冰川。途中會經過一座魔性十足的樹林,陰暗、潮濕,但植物的綠色部分卻鮮豔得像在發光。很喜歡這張照片樹枝四處伸展的樣子。

A7III |105mm f/4.0 1/5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那天的天氣是如此地惡劣,百內國家公園惡名昭彰的狂風將雨不停打在身上,甚至在橫越搖搖欲墜的吊橋時,一度讓人因恐懼的釋放而放聲大笑。但我們仍然為那一圈看似靜止不動,又像在轉圈的淡藍色漩渦而傾倒。彷彿那不只是一片凍結的水,而是冰封數個世紀的冷冽與深邃。

▲ A7III |105mm f/4.0 1/100s ISO250。(變焦SEL24105G)

「冰是一種比水更有光澤的物質,而且由於是固態,也更難以捉摸。只有攝影才能幾近於重現冰變幻莫測的光彩,數以百萬計的星輝。」—— 羅伯特・麥克法蘭《心向群山》

A7III |91mm f/4.0 1/100s ISO250。(變焦SEL24105G)

據另一位在同個地點賞冰的女遊客描述,在我們抵達的前幾分鐘,一塊巨大的浮冰突然在她眼前一分為二,見證巨大浮冰崩解的瞬間,讓她震撼不已又感動萬分,一個人駐足良久無法回神。我認為,在許多變幻莫測的自然景觀之中,看似靜止的冰川其實常常蘊含著驚人的能量,具有撫平情緒的神奇作用。


A7III |52mm f/4.0 1/5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這裡是百內國家公園附近最多人出入的門戶小鎮「蓬塔阿雷納斯」(Punta Arenas),每一個要進去百內的遊客幾乎都會在這邊停留、補給、過夜。照片是小鎮上隨意漫步的小貓。(和秘魯比起來,智利的貓咪數量還真多啊)

A7III |35mm f/2.8 1/400s ISO100。(廣角SEL1635GM)

哈囉,小傢伙。

A7III |35mm f/2.8 1/800s ISO100。(廣角SEL1635GM)

跟蹤貓咪。

A7III |35mm f/2.8 1/400s ISO100。(廣角SEL1635GM)

原來你是雜貨店老闆的小孩呀!(眯眯眼好可愛)



 阿根廷・費茨羅伊峰


離開百內之後,隔天隨即搭上跨境巴士進入阿根廷,沿著知名的40號公路,將巴塔哥尼亞荒漠的風景映在腦海裡,天真地以為PATAGONIA的景象就是如此這般,單調、寂寥。因此,當我們從El Chaltén小鎮徒步進入Mt. FitzRoy 菲茨羅伊峰的健行步道時,才會被那綺麗無比的秋色給震懾住。

RX100VI |179mm f/4.5 1/500s ISO125。

在巴塔哥尼亞的四十號公路上,我用肉眼體會了何謂無窮無盡的美,拚了命想要記住每一個片刻和畫面,卻發現這世界的風景是何其遼闊與巨大,怎麼可能盡收眼底?於是感到一陣恐慌,但下一秒突然頓悟,不是世界太大來不及看完,而是自己存在的時間太短。


RX100VI |200mm f/4.5 1/3200s ISO125。

當我在巴士上閉眼休息時,呆呆拿著RX100VI,照例拍下她最擅長的公路即景。返回台灣後打開硬碟,才發現這些令人驚喜的照片。

RX100VI |117mm f/4.5 1/2500s ISO125。

RX100VI |200mm f/4.5 1/2000s ISO125。


RX100VI |200mm f/4.5 1/1000s ISO125。


RX100VI |93mm f/4.0 1/800s ISO125。

寧靜的河水癱軟在黑色的沙洲上,徜徉出像水墨畫一樣的筆觸。

這天走的步道是最受歡迎的路線「Laguna de los Tres 」,可以看見最具代表的Mt. FitzRoy聳立在一座冰川湖上。從小鎮出發單趟約10公里,費時4小時,所以來回要20公里/8小時。不過步道平緩好走,只有最後接近湖面觀景點時,會有段陡上坡需要克服。


RX100VI |104mm f/4.0 1/1250s ISO125。

不斷有新雪落下,均勻地灑落在山坡上,像一道可口的甜點。


A7III |24mm f/4.0 1/10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 A7III |105mm f/4.0 1/125s ISO160。(變焦SEL24105G)

簡單爬升後,進入樹林就能看見顏色開始出現變化。


A7III |105mm f/4.0 1/32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和總是雲霧密佈的百內相比,這天天氣很好,讓濃烈的秋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A7III |82mm f/4.0 1/1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A7III |24mm f/4.0 1/125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前方那座連綿的山峰就是Mt. FitzRoy,也是戶外品牌Patagonia的LOGO靈感來源。

A7III |104mm f/4.0 1/16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費茨羅伊峰(西班牙語:Monte Fitz Roy)位於南美洲南帕塔哥尼亞冰原,阿根廷與智利交界處,海拔3359米,相對高度1951米。菲茨羅伊峰險峻陡峭,且氣候多變,常年籠罩在雲霧之中,當地的特維爾切人(Tehuelche)稱其為「Chaltén」,意思是「冒煙的山」。(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A7III |105mm f/4.0 1/2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A7III |46mm f/4.0 1/10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常聽到這種說法吧?風景美得像一幅畫。當時我們的想法也一樣,但我們更進一步地走進畫裡,「消失」在風景之中。

A7III |46mm f/4.0 1/125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A7III |105mm f/4.0 1/8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A7III |27mm f/4.0 1/10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A7III |43mm f/4.0 1/64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A7III |105mm f/4.0 1/32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仔細看,有一隻安地斯禿鷹在高空中飛翔。


A7III |56mm f/4.0 1/8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A7III |24mm f/4.0 1/10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大自然的倒影百看不膩。

A7III |49mm f/4.0 1/50s ISO250。(變焦SEL24105G)

前一天暴雨後的積水。

A7III |24mm f/4.0 1/2000s ISO100。(變焦SEL24105G)

撐過辛苦的爬坡,終於進入積雪的碎石緩坡,越過那一道視覺上的隘口之後就能抵達終點了。

A7III |25mm f/4.0 1/1000s ISO100。(廣角SEL1635GM)

嗨!終於和你見面了!(再度慶幸帶了廣角鏡)

▲ A7III |16mm f/4.0 1/2000s ISO100。(廣角SEL1635GM)

廣角鏡+高速連拍。

RX100VI |24mm f/11 1/100s ISO125。

雖然和後面那位父親曾發生過不愉快,但因為在那幾天的行程裡總是不斷與對方相遇,心想,那就留一張自拍做個紀念吧。和這家人的故事真要說起來,又得花另一個篇幅才能講完了。總之是一個不打不相識的插曲,詳情請看我的新書《折返》裡的第九章「失語」。


A7III |35mm f/2.8 1/2500s ISO100。(廣角SEL1635GM)

下山後,峰頂出現了預告天氣會變差的莢狀雲。

A7III |35mm f/2.8 1/40s ISO200。(廣角SEL1635GM)

回程時,在接近登山口的地方聽見啄木鳥很接近的聲音,結果竟然就在兩公尺外的樹幹上看見牠,觸手可及的距離讓我能夠好好拍照。不過,在沒有時間換變焦鏡頭的情況下只能用廣角鏡拍攝(呆呆相機剛好沒電),而啄木鳥的移動速度實在太快了,高速連拍數張仍然只拍到他頭部的殘影。還好,最終還是抓到一張還算合格的照片,格放裁切後細節依然清晰完整。



 關於攝影



最後,想説說自己對攝影的看法。

以戶外裝備為例,無論背包、鞋子、外套,使用一段時間之後便會合身、合腳,磨合出屬於自己的痕跡,培養出人與物的信賴和依賴。而且有經驗的都知道,最棒最貴的裝備不見得最適合自己。因為「妥善使用裝備的腦袋,絕對比妥善的裝備更適合在荒野生存。

相機和鏡頭的組合也應是如此。熟悉機器的性能與操作方式,並在關鍵時刻拍到想要的畫面,遠比鑽研規格、數據來得重要。尤其身處大自然,天候的變化如此迅速,有時候不見得想拍什麼就有什麼,也沒有多餘的時間等待下一道合適的光線、合適的構圖,於是漸漸養成「有什麼就拍什麼」的攝影哲學,不會刻意強求非得拍到什麼。

而且我們認為,將在戶外的見聞呈現給大家才是重點,文字和照片相輔相成,透過一張張圖文的呈現,帶領人們一步步進入我們走過的風景而得到感動,對創作者來說,這就是攝影、筆耕所能帶來最大的快樂。

謝謝大家閱讀本篇文章,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到臉書專頁 TaiTai Live WIld 和我們交流。


【系列文章】

SONY南美映像|秘魯・世界上最富饒的國家
SONY南美映像|PATAGONIA・巴塔哥尼亞


————————————————————
 歡迎追蹤交流 ▸ Facebook ▸ Instagram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