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殼外套布料有良好的彈性,不妨礙身體伸展,而且功能全面,可防風、保暖、防撥水,幾乎可使用於戶外全環境(大雨除外,還是得加件硬殼雨衣)。而且穿起來舒服,看起來帥氣,清洗保養相對容易,通常是買完一輪戶外服飾後就會考慮入手的單品。
衣櫃裡當然也有幾件,但因為款式有點厚重,穿起來太熱,只有特定季節或場合可以穿。加上改採輕量化策略,軟殼外套出場率不高,大部分時間都躺在衣櫃裡。後來改用更透氣的薄刷毛外套取代,如果風大就再加一件風衣。軟殼變成冬季/雪季才穿得住的外套,對我來說,實用性似乎不太高。
直到今年五月穿了長毛象的經典軟殼外套「Mammut Ultimate V SO Hooded」,使用GORE® WINDSTOPPER® 三層布料,又輕又薄、簡單俐落。而且幾次戶外行程都有實際發揮作用,讓我重拾穿軟殼外套的樂趣。
我身上穿的是春夏款的灰色軟殼,承襲過去的經典設計,功能變化不大(好東西本來就不需要大改款),倒是外型做了一些小改變,看起來更輕盈、更時尚。以下條列幾個重點整理,幫助大家快速理解 Mammut Ultimate V SO 軟殼外套。
・使用GORE® WINDSTOPPER® 三層布料,防風、透氣,有彈性,適合全年使用。
・布料表層DWR防撥水處理(2018秋冬款更改為PFC-free,不含全氟碳化物)。
・開放式3D蜂巢式結構內裏,可吸濕排汗,提供最佳化的濕度管理與更好的透氣度。
・調整式帽兜和高領口設計,加強防風性能。
・胸口口袋、兩側暖手口袋。
・側邊全開式雙向拉鍊,從下擺延伸至腋下,方便通風散熱。
・袖口有拇指開口,彈性好,剪裁服貼手腕。
・剪裁與身形貼合又不失修飾效果。
・歐洲製造。
就個人感受而言,我很喜歡外套適當的厚度,秋冬當外層穿,可防風保暖,行進時又能透氣,不會覺得穿不住;春夏時可收進背包,休息時套上當作保暖層,可應付高山以外的禦寒需求;平時還可當一般帽T穿,騎機車、進冷氣房都適合。
當使用的廣度增加,外套的價值也就跟著提升了。
【材質】
使用GORE® WINDSTOPPER® 三層布料(原料100% Polyester),極度抗風又極度透氣,實用性與品質都值得信賴。(布料LOGO低調出現在左下擺處)
布料表層DWR防撥水處理,2018年秋冬款更進一步改為PFC-free。不過露水很重或是大雨環境還是請乖乖穿上雨衣。
內裡是開放式3D蜂巢六角結構,由Gore®與Mammut獨家研發,吸濕排汗,不只能做好溫控管理,也加快汗水排出的乾燥速度。
質感真的非常好。也可以發現,左手臂上的長毛象LOGO改成更低調的浮雕形式。
最後兩三天接近終點,氣溫越來越低,陰天毛毛雨,預報是攝氏11度,但體感應該有10度,只要在沒有陽光照射的地方休息就冷得發抖(明明是盛夏呀),還好有帶上 Ultimate V SO,在行進間穿著正適合。(完整系列遊記)
朝聖之路的地勢平緩,路線難度不高,屬輕裝行程,可以將它視為普通背包旅行。Ultimate V SO 輕量、不厚重,比薄風衣的防護性高,能保暖,而且簡潔好看好穿搭,很適合在氣候稍冷的地方當作旅遊外套使用。
季節:九月,秋天,山區溫度約攝氏十度
氣候:潮濕、連續降雨、低溫
海拔:1,300~2,100公尺
地點:新潟縣妙高市-火打山
場合:兩天一夜輕裝健行
火打山的氣候環境跟台灣山區非常類似,第一天是下不停的大雨,全程雨衣。第二天,清晨仍然潮濕,霧氣很濃,下山途中開始放晴,改穿一件厚長袖底層+Ultimate V SO 軟殼外套。
第一天從1,300開始爬升至2,100公尺,在雨中抵達山屋,一碗熱騰騰的杯麵在手實在感動無窮。Ultimate V SO 當作山屋休息穿的衣服還不賴。
隔天清晨內穿羽絨外套,外搭軟殼,到山屋外的濕地走走。天空有下一點小雨,樹叢的露水很多,Ultimate V SO 表布剛好能發揮防撥水功能。
早餐後開始下山。陽光將秋天紅葉照得更鮮艷了。
太陽出來後溫度漸漸升高,怕熱的呆呆將側邊拉鍊打開通風透氣,一路輕鬆走下山。呆呆是非常怕悶熱的體質,常常我衣服仍穿緊緊的狀態,呆呆已經脫得只剩底層(怕冷程度根本和我們的體脂含量成反比)。她能穿得住代表大多數人都能穿得住(自己講)。
當時下山速度頗快,熱汗難免,林道間的風也不大,散熱排汗的功能正常發揮。
季節:九月,秋天,山區溫度約攝氏五度
地點:長野縣富山市-立山
海拔:2,400~3,000公尺
場合:三天兩夜重裝健行
氣候:潮濕、晴朗、低溫、強風
從火打山下山後,隔天立刻搭車到富山,經過一連串大眾運輸轉乘,第一晚在雨中抵達室堂的山屋過夜。第二天果然如天氣預報出現晴朗的好天氣,從2,400公尺的御庫裏池溫泉旅館出發,依順時針上攀到稜線2800公尺的剱御前小舎,再接續往雄山前進。
風景很好,心情也很好,第一個上坡出汗量增加後,立刻把清晨禦寒的雨衣外套脫掉,只剩一件長袖底層+軟殼外套,接下來全程都維持一樣的穿著。立山行程可以説是這件外套的成果總驗收,Ultimate V SO 徹底發揮它強大的功能。
天氣晴朗,風和日麗,立山的秋景令人驚艷。正中午溫度約在攝氏15度左右。
上稜線抵達剱御前小舎。風大,溫度下降,休息時呆呆把軟殼穿著防風。(風景美到吃手手?)
跟身後的劍岳合影。照片是朋友拍的,所以沒修圖,看起來還真顯瘦啊 :P
大多數時間都在暴露的稜線上行走,午後雲層升高,風速加快,可以看到山嵐雲瀑快速削過,不僅視線受阻,溫度也因此降到約攝氏5度。冷的時候把外套帽子戴上,寒風不會吹到後腦勺、脖子、和耳朵,瞬間覺得溫暖很多。
立山的天候跟台灣百岳很接近,風大、午後多雲、日夜溫差大,在稜線上上下下頗消耗體力。出汗量很大,但是身體並沒有濕黏、悶熱的不適感,這跟過去穿厚厚的軟殼外套感受差很多。
尤其身上的背包 Hyperlite 並非屬散熱很好的款式,背面會緊貼不易通風排汗,汗量之多在爬陡坡時可以想像。但在風速那麼高的稜線上,完全沒有感受到一丁點冷風滲透到肌膚的寒意(Windstopper真的超威),而且外套內側的3D背襯完全發揮吸濕排汗的作用,充分感受軟殼外套帶來的舒適性。
像 Mammut Ultimate V SO 這樣輕薄、柔軟,抗風性和透氣性又很好的軟殼外套,適合在台灣夏季高山或是冬季全山區使用,實用性、泛用性超高,是一件堪稱全方位的登山外套,說實在,真的很讓人滿意。
呆呆說:「讓人愛不釋手。就像生活常穿的棉質帽T一樣,好穿、好搭,而且實用!」
對啊,生活中總有那麼幾件單品是在特定需求時,下意識就會去衣櫃裡抓出來穿的衣服。那在戶外呢?那在戶外的時候呢?有沒有哪一件衣服能擔任這個角色?我覺得Mammut Ultimate V SO 有機會成為這樣的存在。
Mammut Ultimate V SO 有分三款(男女皆同),立領(Jacket)、連帽(Hooded)和背心(Vest),男女款台灣定價$12,500。
題外話,今年開始 Mammut 再度更改LOGO標準字的設計,據說是新來的設計總監無法接受竟然有人不知道長毛象是來自瑞士,且歷史超過150年的品牌,所以把「SWISS 1862」放在大象旁邊,並改採白底紅字的設計,看起來更具現代感。
-END-
衣櫃裡當然也有幾件,但因為款式有點厚重,穿起來太熱,只有特定季節或場合可以穿。加上改採輕量化策略,軟殼外套出場率不高,大部分時間都躺在衣櫃裡。後來改用更透氣的薄刷毛外套取代,如果風大就再加一件風衣。軟殼變成冬季/雪季才穿得住的外套,對我來說,實用性似乎不太高。
直到今年五月穿了長毛象的經典軟殼外套「Mammut Ultimate V SO Hooded」,使用GORE® WINDSTOPPER® 三層布料,又輕又薄、簡單俐落。而且幾次戶外行程都有實際發揮作用,讓我重拾穿軟殼外套的樂趣。
簡介
我身上穿的是春夏款的灰色軟殼,承襲過去的經典設計,功能變化不大(好東西本來就不需要大改款),倒是外型做了一些小改變,看起來更輕盈、更時尚。以下條列幾個重點整理,幫助大家快速理解 Mammut Ultimate V SO 軟殼外套。
・使用GORE® WINDSTOPPER® 三層布料,防風、透氣,有彈性,適合全年使用。
・布料表層DWR防撥水處理(2018秋冬款更改為PFC-free,不含全氟碳化物)。
・開放式3D蜂巢式結構內裏,可吸濕排汗,提供最佳化的濕度管理與更好的透氣度。
・調整式帽兜和高領口設計,加強防風性能。
・胸口口袋、兩側暖手口袋。
・側邊全開式雙向拉鍊,從下擺延伸至腋下,方便通風散熱。
・袖口有拇指開口,彈性好,剪裁服貼手腕。
・剪裁與身形貼合又不失修飾效果。
・歐洲製造。
就個人感受而言,我很喜歡外套適當的厚度,秋冬當外層穿,可防風保暖,行進時又能透氣,不會覺得穿不住;春夏時可收進背包,休息時套上當作保暖層,可應付高山以外的禦寒需求;平時還可當一般帽T穿,騎機車、進冷氣房都適合。
當使用的廣度增加,外套的價值也就跟著提升了。
解析
【材質】
使用GORE® WINDSTOPPER® 三層布料(原料100% Polyester),極度抗風又極度透氣,實用性與品質都值得信賴。(布料LOGO低調出現在左下擺處)
最值得一提的重點:這塊 WINDSTOPPER® 布料其實是 Gore® 特地與 Mammut 合作開發的市場獨有款(針對外層的針織表布,以及內裡的3D蜂巢狀結構所做的研發)。想實際體驗的話,目前只能買 Ultimate 系列的軟殼服飾。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可別買錯啊。
獨家研發的針織表布,有些微光澤感,彈性好、觸感柔軟,穿起來很舒適。
*實測重量,男版M號淨重430公克。
【帽兜/領口】
左邊是拉鍊全拉,但帽兜未收緊的狀態;右邊是調整抽繩後的樣子,只露出眼睛鼻子,如果再加上護目鏡和魔術頭巾,可以提升更多防風性(同時也能防止體熱外洩)。
【口袋】
正面兩個暖手拉鍊口袋,可收納小物,也可打開增加透氣。
胸口拉鍊口袋,男款獨有。內部空間很大,整隻手掌都能進去。一樣可以打開當作通風口。
內層網布很透氣。
不然很難想像有誰會在上腰帶狀態將拉鍊全開?但仔細想想,如果輕裝狀態,像是野跑、路跑,也許就會需要全開吧。
如果有寒流嚴冬季節也有持續跑步習慣的人,這件軟殼會非常實用。
也由於側邊拉鍊的關係,外套下擺沒有抽繩可以束緊。但因為長度適中,而且布料有彈性,手臂伸展時還不至於露出太多腰內肉。
【瑞士】
季節:五月,春天,均溫約攝氏十五度
氣候:乾燥、晴朗、低溫、降雪
海拔:1,000~3,000公尺
地點:策馬特、少女峰、瑞吉山
場合:輕裝健行
來到 Mammut 的發源地,發現街上只要身穿戶外服飾,甚至一般休閒打扮的人,有八成機率都是 Mammut 的使用者,國民第一品牌當之無愧。而且實際待在當地旅行短短幾天,完完全全可以明白,登山、觀光、休閒產業發達,且戶外運動發展蓬勃的瑞士,Mammut 會使用什麼樣的思維去開發產品。
五月瑞士進入春天雪融季節,但是平均溫度依然不高,接近台灣冬天沒有寒流的狀態,乾燥、低溫,陰天時會覺得很凍,下雨時體感低於十度。觀察路上行人的穿著,多半接近秋冬裝扮(可能都待在山區較多),大多穿刷毛、軟殼當作外衣。雨天另當別論,一律雨衣應對。瑞士的地理氣候條件,讓戶外服飾能夠深入生活各個角落,使用非常普及。
第一站:策馬特 Zermatt,海拔約1,600公尺的觀光山城,早晚氣溫很低,但太陽出來後的溫度約在攝氏25度左右,乾爽晴朗有微風,是非常舒服的天氣。
這天由嚮導帶隊到鎮上的「小白花步道」(完整遊記),實際完成14公里,爬升400公尺,到達約2,000公尺的山坡後返回,難度不高,是散步等級的步道。
身上穿著一件羊毛混尼龍短袖底層,外面套一件 Ultimate V SO 軟殼,全程未脫,偶爾上坡時會打開拉鍊透透氣。第一次穿這件外套到戶外健行,感覺還未能測出它的實際功力。
在策馬特下榻的旅館陽台剛好可以看到馬特洪峰(還在調時差很想睡)。室外微涼,像台灣的秋天,把 Ultimate V SO 當作一般外衣穿還不錯。
第二站:倫茨堡 Lenzburg,距離蘇黎世40分鐘車程的小鎮。當天下雨,氣溫其實很低,類似台灣冬天下雨的台北。身上一件薄長袖底層,外搭 Ultimate V SO,表布防撥水可擋小雨,冷風吹來把帽子戴上可以禦寒。
我們跑去參觀鎮上的 Schloss 古城堡,意外巧遇穿梭時空的村民(?!)
第三站:少女峰 Jungfraujoch(完整遊記)。活動範圍約在2,000~3,000公尺之間,天寒地凍,又濕又冷,大部分時間身上都穿軟殼+雨衣,而且因為下雨,移動方式以搭火車為主,無法感受 Ultimate V SO 的威力,覺得可惜,很多期待已久的路線都無法成行。
左邊是拉鍊全拉,但帽兜未收緊的狀態;右邊是調整抽繩後的樣子,只露出眼睛鼻子,如果再加上護目鏡和魔術頭巾,可以提升更多防風性(同時也能防止體熱外洩)。
【口袋】
正面兩個暖手拉鍊口袋,可收納小物,也可打開增加透氣。
胸口拉鍊口袋,男款獨有。內部空間很大,整隻手掌都能進去。一樣可以打開當作通風口。
內層網布很透氣。
【側邊透氣拉鍊】
雙向全開拉鍊,有多種調節方式。左邊和右邊適合行進間使用,中間這個⋯⋯應該是休息時打開來散熱乾燥用。如果有寒流嚴冬季節也有持續跑步習慣的人,這件軟殼會非常實用。
實測
【瑞士】
季節:五月,春天,均溫約攝氏十五度
氣候:乾燥、晴朗、低溫、降雪
海拔:1,000~3,000公尺
地點:策馬特、少女峰、瑞吉山
場合:輕裝健行
來到 Mammut 的發源地,發現街上只要身穿戶外服飾,甚至一般休閒打扮的人,有八成機率都是 Mammut 的使用者,國民第一品牌當之無愧。而且實際待在當地旅行短短幾天,完完全全可以明白,登山、觀光、休閒產業發達,且戶外運動發展蓬勃的瑞士,Mammut 會使用什麼樣的思維去開發產品。
五月瑞士進入春天雪融季節,但是平均溫度依然不高,接近台灣冬天沒有寒流的狀態,乾燥、低溫,陰天時會覺得很凍,下雨時體感低於十度。觀察路上行人的穿著,多半接近秋冬裝扮(可能都待在山區較多),大多穿刷毛、軟殼當作外衣。雨天另當別論,一律雨衣應對。瑞士的地理氣候條件,讓戶外服飾能夠深入生活各個角落,使用非常普及。
這天由嚮導帶隊到鎮上的「小白花步道」(完整遊記),實際完成14公里,爬升400公尺,到達約2,000公尺的山坡後返回,難度不高,是散步等級的步道。
身上穿著一件羊毛混尼龍短袖底層,外面套一件 Ultimate V SO 軟殼,全程未脫,偶爾上坡時會打開拉鍊透透氣。第一次穿這件外套到戶外健行,感覺還未能測出它的實際功力。
我們跑去參觀鎮上的 Schloss 古城堡,意外巧遇穿梭時空的村民(?!)
最終站:瑞吉山 Mt. Rigi(完整遊記)。總算放晴了吧!
山頂海拔約1,800公尺,溫度攝氏15度,風略強(看雲就知道),難得可以脫下雨衣,終於可以讓軟殼外套出來透氣。太陽很大,走路時微微出汗,最容易感受濕黏的背部依然維持乾爽,身體不覺得悶熱,而且防風效果沒話說。這次體驗很滿意,期待這件外套能挑戰更糟糕的氣候(?)
【西班牙朝聖之路】
季節:七月,夏天,均溫約攝氏二十度
氣候:多雲時晴、低溫
地點:西班牙
場合:多日徒步健行
一直以為西班牙的夏天會非常炎熱,打算全程穿短褲短袖應戰,中層應該用不上。沒想到,最後一百公里接近海岸,而當地 Galicia 加利西亞自治區是出了名容易下雨,時常陰晴不定、烏雲密佈,走在郊區山丘或鄉間小路,溫度大多在攝氏18度至25度之間,幾乎得全程穿著短袖+風衣。
【西班牙朝聖之路】
季節:七月,夏天,均溫約攝氏二十度
氣候:多雲時晴、低溫
地點:西班牙
場合:多日徒步健行
一直以為西班牙的夏天會非常炎熱,打算全程穿短褲短袖應戰,中層應該用不上。沒想到,最後一百公里接近海岸,而當地 Galicia 加利西亞自治區是出了名容易下雨,時常陰晴不定、烏雲密佈,走在郊區山丘或鄉間小路,溫度大多在攝氏18度至25度之間,幾乎得全程穿著短袖+風衣。
最後兩三天接近終點,氣溫越來越低,陰天毛毛雨,預報是攝氏11度,但體感應該有10度,只要在沒有陽光照射的地方休息就冷得發抖(明明是盛夏呀),還好有帶上 Ultimate V SO,在行進間穿著正適合。(完整系列遊記)
【日本百名山:火打山】
氣候:潮濕、連續降雨、低溫
海拔:1,300~2,100公尺
地點:新潟縣妙高市-火打山
場合:兩天一夜輕裝健行
火打山的氣候環境跟台灣山區非常類似,第一天是下不停的大雨,全程雨衣。第二天,清晨仍然潮濕,霧氣很濃,下山途中開始放晴,改穿一件厚長袖底層+Ultimate V SO 軟殼外套。
當時下山速度頗快,熱汗難免,林道間的風也不大,散熱排汗的功能正常發揮。
【日本百名山:立山連峰縱走】
地點:長野縣富山市-立山
海拔:2,400~3,000公尺
場合:三天兩夜重裝健行
氣候:潮濕、晴朗、低溫、強風
從火打山下山後,隔天立刻搭車到富山,經過一連串大眾運輸轉乘,第一晚在雨中抵達室堂的山屋過夜。第二天果然如天氣預報出現晴朗的好天氣,從2,400公尺的御庫裏池溫泉旅館出發,依順時針上攀到稜線2800公尺的剱御前小舎,再接續往雄山前進。
風景很好,心情也很好,第一個上坡出汗量增加後,立刻把清晨禦寒的雨衣外套脫掉,只剩一件長袖底層+軟殼外套,接下來全程都維持一樣的穿著。立山行程可以説是這件外套的成果總驗收,Ultimate V SO 徹底發揮它強大的功能。
跟身後的劍岳合影。照片是朋友拍的,所以沒修圖,看起來還真顯瘦啊 :P
大多數時間都在暴露的稜線上行走,午後雲層升高,風速加快,可以看到山嵐雲瀑快速削過,不僅視線受阻,溫度也因此降到約攝氏5度。冷的時候把外套帽子戴上,寒風不會吹到後腦勺、脖子、和耳朵,瞬間覺得溫暖很多。
尤其身上的背包 Hyperlite 並非屬散熱很好的款式,背面會緊貼不易通風排汗,汗量之多在爬陡坡時可以想像。但在風速那麼高的稜線上,完全沒有感受到一丁點冷風滲透到肌膚的寒意(Windstopper真的超威),而且外套內側的3D背襯完全發揮吸濕排汗的作用,充分感受軟殼外套帶來的舒適性。
像 Mammut Ultimate V SO 這樣輕薄、柔軟,抗風性和透氣性又很好的軟殼外套,適合在台灣夏季高山或是冬季全山區使用,實用性、泛用性超高,是一件堪稱全方位的登山外套,說實在,真的很讓人滿意。
呆呆說:「讓人愛不釋手。就像生活常穿的棉質帽T一樣,好穿、好搭,而且實用!」
對啊,生活中總有那麼幾件單品是在特定需求時,下意識就會去衣櫃裡抓出來穿的衣服。那在戶外呢?那在戶外的時候呢?有沒有哪一件衣服能擔任這個角色?我覺得Mammut Ultimate V SO 有機會成為這樣的存在。
款式
Mammut Ultimate V SO 有分三款(男女皆同),立領(Jacket)、連帽(Hooded)和背心(Vest),男女款台灣定價$12,500。
-END-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