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GORY Katmai & Kalmia:通風、透氣、抗臭,彷彿專為台灣氣候而生的登山背包


2021年,Gregory再度推出一款全新的背包,分屬男女款的「Katmai」和「Kalmia」,搭載高透氣背板和舒適的背負系統,適合在溫暖地區使用,像我這種汗流量大又怕悶熱的人,這無疑是量身打造的設計。雖然空包重量不輕,但憑藉優異的收納性和背負性,背起來並不覺得笨重,而且透氣度的確可稱是Greogory大背包系列之最。

在我過去兩年體驗過 Baltoro/Deva 以及 Paragon/Maven 之後,原本以為大概就這樣了,即使要再推出新的背包,恐怕也只是在容量或顏色上做點變化。然而 Katmai/Kalmia 的問世,可能是補齊Gregory中大容量包款的最後一塊拼圖,在背負性、收納性都已可能最佳化的狀態下,Gregory回歸「人」的基本感受,在透氣度和舒適度下足了功夫 :)



背包簡介/比較



我這次背負的男款「Katmai 55」,顏色是「帝國藍」(Empire Blue)
尺寸 M/L 含背包套的實測重量約2,300公克,極限負重是20.4公斤,若背負物品輕量化後,用來縱走長天數行程綽綽有餘。以我自己為例,沒刻意輕量化的基本重量約5公斤,加上背包本體重量也尚未破10公斤,剩下的承重量和空間至少還可以塞5天食物。


呆呆女款對應的「Kalmia 50」,顏色是「二分灰」(Equinox Grey)
尺寸 SM/MD 含背包套重量實測也約2,300公克,極限負重同樣是20.4公斤,看來男女款用料質量相當,只是結構幾何因男女身形而略有不同。

這是我們評測的第三顆Gregory大包,與前兩款 Baltoro/Deva 和 Paragon/Maven 相比,外觀乍看沒有多大變化、容量也差不多,至於價錢,其實相距也不懸殊,所以肯定會有很多人在選擇這三款背包時陷入困難。

那這應該就是我能發揮價值的地方了。我把三個背包條列出來,綜合Gregory台灣官方提供的比較表,得出下面這張表格(數據以男款為主):

這三款背包各有特色與強項,因此不能用「等級」來區分,不是那種「貴就是比較好,便宜就是差一級」的概念。簡單來說,Katmai/kalmia 是2021才問世的全新款,主打「高透氣舒適背負」;Baltoro/Deva則是大容量、好收納,適合長天數縱走;Parogon/Maven訴求輕量、速捷。

想知道另兩顆背包的資訊請參考下列文章:
讓我甘願捨棄輕量化的重裝大包:Gregory Baltoro & Deva
GREGORY Paragon & Maven:兼具背負性與輕量化的登山包


如果想多了解 Katmai 和 Kalmia,那請繼續瀏覽文章吧 ↓ ↓ ↓ ↓



細節解析


背負系統的內支架結合鋁合金和玻璃纖維,兼顧耐用與輕量。背包外部主面料是210D抗撕裂耐磨尼龍,底部是雙倍厚的420D,內裡則是135D。裡裡外外皆使用部分環保回收材質,且都有做到100% PFC-Free 不含全氟碳化物的DWR防潑水處理。

背包本體的左側,有側開拉鍊、可收納斜插水壺袋。

解開壓縮帶、拉開拉鍊,就可以不開上蓋而快速取物。這個方便的功能有出現在部分Gregory的大包設計裡,只是開口方向不一,有正前方也有分左右。Katmai/Kalmia 都開在背包左邊。

背包本體右側是一個彈性網帶,以及兩條快扣壓縮帶。上方的壓縮帶外露,下方的壓縮帶則置於彈性網袋內(白色虛線處),如果要紮緊外掛的柱狀物,例如帳篷營柱、雨傘、登山杖等,可以做額外加強。網袋彈性、韌性都很好,塞兩個水壺也沒問題。

壓縮帶設計在網袋內部還不賴,用不到的時候拉緊,光靠彈性網收納即有不錯的強度,放水壺之類的小東西才不會一直被帶子卡住;若要加強固定,鬆開壓縮帶扣上再拉緊,可以避免外掛物不小心被勾到而掉落。

背包上蓋外有兩層拉鍊收納空間,一大一小,可以分類置物,減少使用額外收納袋的重量。

上蓋內部依然是附贈背包防水套/防雨罩的收納處,裡頭還有一個鑰匙勾環。我習慣除了背包套外也放防水袋或雨衣雨褲,讓防水外層統一存放。(註:我後來才發現Gregory美國原廠賣包包不附贈防雨罩)

內部印了一塊標示,寫有「碳足跡排放減少28%」的小字,是新款 Katmail/Kalmia 特別強調的環保宣示。官方表示,和傳統的尼龍製登山背包相比,使用回收再生材質的碳足跡排放足足少了近三分之一的28%,相當於汽車少開了143公里的碳排放。

Gregory鼓勵大家,如果可以走路、騎單車,或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可以抵消更多的碳排放足跡。所以,多多走路吧,對身體有益,對環境也有一點幫助 :)

登山杖和冰斧的固定環,底部可調整鬆緊的功能很讚,縮小時可收登山杖,放大時可掛冰斧,收納更彈性、更方便。

主袋正面的彈性網袋,這個應該不用多做介紹了,是背包最好快速收納的地方,最常用到的場合就是「誒,幫我把外套收進去」、「誒,幫我把帽子拿出來」⋯⋯諸如此類。網子的彈性和強度都非常好,堪稱背包的魔術大空間!

網袋裡頭還有一個大置物空間,打開上方拉鏈,裡頭還有網狀隔間,我喜歡在這邊放風衣、取水用的飲水袋,或是中午要吃的乾糧午餐。

上蓋打開後就是主袋開口,有扣環、抽繩式束口兩道關卡;正中間靠背處則標示了背包尺寸,以及飲水吸管左右邊的出入口。如果要輕量化,可以鬆開日字環後卸掉整個上蓋。

打開內部,一樣有SpeedClip吊掛設計,可搭配Gregory的Hydro Trek飲水袋,需另外購買,台灣尚未引進,但仍可使用他牌水袋。

旁邊還有兩個NANO CONNECT鉤環,可以掛上Gregory原廠的Nano 14小背包(另購),等於是增加一個收納隔間,上山還有攻頂包可用。(這個設計也出現在Baltoro/Deva,但不需要額外添購。照片中的綠色小背包就是拆Baltoro的sidekick來做示範)

這就是NANO 14,重量約227公克,可當攻頂包和多用途小背包(需另購,台灣有售)

底部獨立的睡袋收納空間,可以把隔間拆掉,讓背包變成無隔間桶身,收納時可以減少空間的浪費。(我的習慣是不使用隔間,這樣可以利用上方裝備的重量往下壓制,底部比較不會有多餘空隙)

肩帶、腰帶有透氣多孔雙密度襯墊,厚度適中,緩衝性佳,背久了不會有勒痕。胸扣帶鬆緊可調,扣件上並附有一個安全哨和水袋吸管扣。

胸扣帶上的小機關,可以固定水袋水管。

左肩帶上的墨鏡收納裝置,Gregory獨有的貼心設計!

無縫一體成型的腰帶長度可調整,撕開魔鬼氈再重新沾黏即可。

腰帶兩側也各有一個小拉鍊收納袋,容量夠,可以塞進一整天的零食行動糧。

原本只有 Baltoro/Deva 才有的設計,現在也移植到 Katmai/Kalmia 身上了,超讚!一樣是可收納外拉式的斜插袋體,比較符合右手往後取水瓶的人體工學,不用拿水拿到手抽筋。開口有彈性抽繩,如果怕水瓶掉出來可以拉緊一點。

不過兩款式的材質略有不同,Baltoro/Deva 的水壺袋底部是網眼袋,Katmai/Kalmia 則是尼龍包覆+彈性網布。使用上沒太大的差異,都是很順手方便的貼心功能。

背長可調,撕開魔鬼氈就可以上下移動,調整肩帶的高度。

接下來是全新款 Katmai/Kalmia 最重要的功能,也就是從腰部延伸至背部一體成型,強調透氣度、舒適度大幅提升的背板設計,網眼孔洞大,離背距離約1~4公分,可保持背部空氣流通,加速汗水排除。

整個背面的網布材質有Polygiene®抗臭功能,並有Bluesign環保認證OEKO-TEX®紡織無毒保證,可以抑制細菌生長,減少異味產生,是非常適合台灣氣候使用的機能,尤其更適合汗量大的人。

背面標有一塊「FreeFloat 360」的小標籤,代表Katmai/Kalmia使用的背負系統,肩帶可隨著身體律動,帶動背部和腰部自動調整去貼合身體,減少背包重量帶動身體的晃動,背久了比較不會累。


影片介紹
其實啊,看我寫那麼多,不如花四分鐘來看這部影片,很鉅細彌遺地交代了所有功能,保證一看就懂!



實測心得


【重裝:淡蘭中路全程】

季節:二月,冬季尾聲
氣候:晴時多雲偶陣雨
地點:新北、宜蘭
場合:三天兩夜重裝健行,背負重量約12公斤(中途取水最重背到15公斤)
里程:GPS記錄約45公里
路況:土路、碎石、步道、水泥路、柏油路
在新北海拔600公尺以下山區重裝縱走是什麼概念?歡迎到淡蘭古道中路體驗看看。視路線安排,全長約50~60公里,途中有營宿點,可以安排2~3天縱走。

以我們設定的路線為例:
D1:暖東峽谷 > 十分老街(午餐)> 大坑山(宿)
D2:柑腳 > 泰平 > 張家莊營地(宿)
D3:張家莊 > 烏山 > 坪溪 > 外澳車站

總長約49公里,累積爬升2,531公尺,累積下降2,681公尺。爬升下降高度還好,畢竟高低差異不大,不過整整快50公里的距離依然有一定難度,尤其在低海拔里山郊山算是比較悶熱的區域,而且有許多階梯,路況也很多元,體力的消耗並不比百岳中級山還少。如果平時想要練縱走負重和腳力,非常推薦住在近雙北地區的民眾過去挑戰看看,而這樣的條件拿來測試重裝大背包實在是再適合不過了!

這是我們第一次使用 Katmai/Kalmia,但因故暫且使用借來的背包,所以我的尺寸稍有不合,而呆呆的雖然合身但顏色不是她的菜(她喜歡暗色系或大地色系啦)。

先不評論我感受的背負性,畢竟尺寸不合,我無法給出客觀評價;不過呆呆倒是覺得背起來很不錯,有Gregory一如以往的舒適性,很迅速地便判定過關(也太快了吧?)但雖然不評論背負性,我還是對結構和設計細節有不少心得,不過這部分就留到二刷淡蘭後再一次統整。


【重裝:淡蘭中路 — 中坑、闊瀨、灣潭古道】

季節:四月,春季
氣候:晴朗
地點:新北
場合:兩天一夜重裝健行,背負重量約13公斤
里程:GPS記錄約19公里
路況:土路、碎石、步道、水泥路、柏油路
第二次走淡蘭中路的行程設定如下:
D1:柑腳 > 中坑古道 >枋山坑古道 > 闊瀨(宿)
D2:闊瀨古道 > 三水潭 > 灣潭古道 > 雙溪口福德宮

這趟行程要補完上回沒走的「蘭入山孔道」O型環狀路線之下緣,也就是從柑腳接中坑、枋山坑古道到三水潭這段。出入都用公車銜接,很方便,輕裝的話一天就可以完成。不過呆呆想要野營,所以依然使用和上次一樣的重裝設定(只是食物少帶一天份)兩天健行距離約19公里。

這一回呆呆換成她喜歡的顏色,我依然使用帝國藍,但已修正為符合我身形的尺寸,出發前也再三調校背長、腰帶長、胸扣帶位置,打包時也把重量平均分散,因此這趟行程走起來的感受和上次完全不同,即使背得更重了,但感覺舒服又暢快,完全沒有辛苦的負重壓迫感,走路的步伐也輕快許多。這證明一件事情:選對背包尺寸的重要性優於所有選擇條件

FreeFloat 360 背負系統就是要在這種時刻發揮價值 XD

用重裝走過兩次淡蘭,總結一下使用 Katmai/Kalmia 的心得:

1. 兩次都在低海拔山區健行,雖是春天,但白天氣候多半炎熱,走路時總是汗流浹背,可是後背部和背包接觸的地方不會覺得濕黏、悶熱。這一點也有特地和呆呆查證,她也說確實感到比較透氣,背部很清爽。
2. Gregory背包的收納系統一向做得很棒,這次的側開大拉鍊、斜插水壺袋,以及主袋正面三層收納用起來依然順手、貼心,特別適合尚不熟悉打包的新手。
3. 收納功能是很貼心,但背負系統的負重能力才是Gregory的核心。所以雖然背包空重不輕,超過兩公斤的重量甚至直逼容量更大的Baltoro和Deva,但因為背負舒適,所以間接抵銷背包空重帶來的負擔。
4. 呆呆直說了,如果現階段要她推薦大背包,Kalmia會是她的首選,因為容量不會過大,背在身上的比例很恰當,而且該有的收納性、背負性皆不輸Deva。


【重裝:比大鳥縱走】

季節:四月,春季
氣候:多雲、陣雨
地點:苗栗南庄
場合:兩天一夜重裝健行,背負重量約12公斤
里程:GPS記錄約4.5公里
路況:土路、碎石、步道、水泥路
「比大鳥縱走」就是鳥嘴山、大窩山和比林山的三山縱走,海拔大概在1,200~1,800之間,環狀路線約15公里,屬中級山路況,有高低起伏,部分路段需拉繩,尤其從登山口到鳥嘴山這一小段堪稱痛苦,如果輕裝只是喘一下罷了,但我們重裝可真是折騰,心跳大概有跳到160以上。

這趟行程背負重量約12公斤,和前兩次走淡蘭差不多,都是刻意不輕量化去測試背負的承受力,行程則安排中途野營,用兩天一夜細細品味。

可惜這天天氣不穩,才出發沒多久就開始下雨,一直到下山的岔路見雨勢不減,我們很快便決定在空曠處迫降紮營,第二天果斷放棄繼續上山,用過早餐後就離開返家了。

事前知道天氣可能不穩,該做的防水設施都有做,只要在下雨時額外套上收納於頂蓋的遮雨罩即可。(遮雨罩/背包套的顏色和背包相同)

FreeFloat 360 背負系統就是要在這種時刻發揮價值(這句話剛剛好像寫過了XD),能在崎嶇地形抵銷一部分背包重量對身體的牽制以提升行進穩定性。

通篇看來,可以發現 Katmai/Kalmia 和 Baltoro/Deva 有相似的設定,不僅重量、容量相當,收納系統的設計也非常接近。但 Katmai/Kalmia 卻又和 Paragon/Maven 有更接近的背負系統,所以不妨說 Katmai/Kalmia 是介於兩者的中間產品,如果不是特別在意輕量化(如Paragon),或者想要更大的怪獸級容量(如Baltoro),那我會推薦買Katmai/Kalmia 就可以了,價錢便宜一點,但功能都沒打折,而且還有透氣舒適背板,更適合於台灣偏悶熱的氣候使用,彷彿是特地為東亞及東南亞國家量身打造


最後附上Gregory Taiwan提供的背包比較表。



款式一覽


Katmai 55/65

男款有兩個尺寸且各有兩色(帝國藍/火山黑),55L 2.09 kg/65L 2.12 kg。


Kalmia 50/60

女款有兩個尺寸且各有兩色(波爾多紅/二分灰),50L 1.95 kg/60L 2.0 kg。


*詳細款式、顏色、價格,請洽 GREGORY Taiwan 臉書專頁*如果想要試背,推薦到 山也行 GO MT.ISPO+ Outdoor 門市看看,服務人員細心又專業;或者到GREGORY官網查詢全台銷售通路 https://bit.ly/3rymrNr



GREGORY相關文章


讓我甘願捨棄輕量化的重裝大包:Gregory Baltoro & Deva
GREGORY Paragon & Maven:兼具背負性與輕量化的登山包
GREGORY Katmai & Kalmia:通風、透氣、抗臭,彷彿專為台灣氣候而生的登山背包


————————————————————
 歡迎追蹤交流 ▸ Facebook ▸ Instagram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