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teryx Base Layer 始祖鳥底層衣系統解析,哪一件最適合你?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可以保護身體內部器官,也主掌身體外部的溫度感知、觸覺和壓力,最重要的是皮膚肩負調節溫度和控制汗水蒸發的功能。然而人體皮膚十分脆弱,若非受過長期訓練,其實很難適應於過冷或過熱的環境,所以人類需要衣服來保護身體。而在氣候特別嚴峻的荒山野嶺,高機能的底層衣(Baselayer)就是身體與外界的基本防線。

底層衣可說是身體的第二層肌膚,吸濕、排汗、快乾是基本要求,穿上身就不會輕易脫掉,如果不是淋濕或髒得非常徹底,基本上應該是一件穿到底,所以舒適性會是選擇的第一要件,而底層衣的舒適性的關鍵則來自於它使用的材質和技術。

想想看,要和皮膚長時間接觸,穿起來舒不舒服當然極為重要。

※ 選擇優秀的底層衣,即使在冰天雪地只穿一件也有保護作用。(上衣:Arc'teryx RHO LT;地點:義大利多洛米蒂山區)


一般來說,選擇底層衣要考慮兩點:

1. 材質

聚酯纖維(Polyester)是一般底層衣的主要原料,但因為具有斥水的特性,所以為了讓聚酯纖維能夠達到吸濕、排汗、快乾的基本功效,一般會使用兩種方法來增加它的親水性。

第一種是化學性的方法,將布料浸泡在化學藥劑,製程簡單、成本低,但這種方法會因為清洗和使用的次數增加而使得親水性衰減,而且有些會變硬、掉色,舒適感大打折扣。

第二種,我稱為物理性的方法,從材質和編織法下手,透過混紗技術或是製造纖維斷面來增加布料和皮膚接觸的面積,因此吸濕排汗的效果會比使用化學藥劑更好更持久,當然也更耐穿。可想而知,價格會比一般底層衣高一點。

而美麗諾(Merino)羊毛衣在近年則越來越流行,不僅柔軟、舒適,具有底層衣的基本功能,而且有良好的溫控和抑臭效果,比起化學纖維,這來自綿羊身上的天然材質在戶外有一定的基本市場和擁護者。只是價格會再往上一翻,而且不少人對於容易變形、不易保養的羊毛衣頗有芥蒂。

2. 厚度

選了材質,再來選厚度,這跟買自助餐一樣是有順序的(疑)。厚度的選擇就簡單多了,怕熱穿薄,怕冷穿厚。只是底層衣不像羽絨睡袋,沒有所謂的「舒適溫度」、「極限溫度」,不是說穿越厚就越不怕冷,還是要看自己的生理條件以及當時的氣候條件來決定。所以我認為,衣櫃裡至少要有三種厚度的底層衣。

優秀的戶外品牌底層衣系統都有分厚度,如icebreaker以克數區分,如120、150、200;早期的Patagonia則是以數字區分,如C1、C2、C3、C4;Arc'teryx則是使用SV、AR、LT、SL為標示。

不過P牌底層系統近已改為主流的分類方式,也就是Lightweight(輕薄)、Midweight(適中)、Heavyweight(厚重)。而Arc'teryx在官網上其實也早已分為Lightweight、Midweight和Cold Weather三個類別。個人覺得這樣的分類才不會讓人搞混。

以下以我自己做的對照表來說明,解釋起來會清楚一點。


可以看到從最左邊分成三個大類:Lightweight、Midweight、Cold Weather,分別適用於不同氣候。接著由上至下是厚度的區別,PHASE SL最薄最涼爽,RHO AR最厚最暖,以此類推。(附註:Arc'teryx命名系統

PHASE系列取消原本最厚的SV,這兩年改由羊毛衣SATORO系列來承接中間厚度,加上原本經典的RHO刷毛衣,成為目前鳥牌登山底層衣的三大系統。(跑步的另有一套系統)

所以底層衣要怎麼挑?看「特色」那個欄位即可,需要什麼就買什麼。但為了不要讓大家傷腦筋,請容我再花點時間分享這幾年來穿始祖鳥底層衣的心得。首先從最薄、最基本的開始講起。

1. PHASE

「Phase」讀音近似「Face」,是Arc'teryx最基礎的底層衣,使用專利Phasic™排汗布料,將親水紗和斥水紗混織,善用兩種紗線的特性來達到吸濕、排汗的效果。

親水紗吸水,負責把汗水吸收使體表感到舒適,這就是「吸濕」;斥水紗不吸水,可以減少布料吸收的水分,把多餘水分輸送給親水紗,讓肌膚保持乾爽,這就是「排汗」。

而始祖鳥的Phasic™布料,就是將兩種紗線混織而成。其中斥水紗還使用了DAO™(Durable Anti-Odor)技術,有持久抑菌抑味的效用。

這種以物理性織法來達到永久快乾排汗的技術,在戶外市場已漸漸取代化學藥劑製法,價格會高一點,但使用年限更久,長遠來看是更划算的投資。

呆呆在今年春天的美國公路旅行穿著Phase SL(黑色上衣),是Phase家族裡最薄的底層衣,屬Lightweight等級。天熱可單穿,天冷加風衣,親膚感極佳,而且相當透氣、快乾。

呆呆表示,與他牌底層衣相比,Phase SL的內層在大量流汗時穿脫並不會粘黏在肌膚上,即使洗滌多次也仍保有這個特性。親膚感的些微差異,大概也只有女孩子細嫩的皮膚可以感受到。另外,呆呆也有感受到Phase SL剪裁的用心,在大幅度動作時仍可服貼於肌膚,活動力、伸展度都優於一般底層衣。

官方沒有明確的UPF防曬指數(他們認為這是底層衣,理所當然會加件外衣,所以就沒送驗了),但呆呆會在曝曬的中級山穿來做基本防曬,而且即使是長袖也不會悶熱。

當然穿短袖感覺會更涼爽,但以個人經驗來說,我認為汗量大的人更要穿貼身的長袖底層衣,可以加速排汗,才不會讓皮膚黏黏的,感覺很討厭。所以我在山上幾乎都穿長袖,只有跑步才會穿短袖。


↑ 女款Phase SL領子後方的剪裁很特別,肩膀兩塊布是獨立且交錯的,很喜歡這個偏女性化的小細節,男款就沒有這樣的設計。


↑ 從這角度看肩部兩塊布的立體剪裁,穿起來會挺拔一點,很微妙的處理。


↑ 拍照時才發現原來衣側下擺有寫型號。


↑ 側面腋下的立體拼接。腰部那塊三角形的剪裁是女款獨有,增加些許腰身和臀部的空間,穿起來會更貼合身體。建議把家裡幾件不同的排汗衣拿出來比較,很快就能發現差異之處。


身上這件Phase AR Zip大概是2014年買的,是我人生中第一件始祖鳥產品。左手臂上還是舊款的LOGO,新款已經沒有色塊,而是一個更簡單的鳥骨頭。
※ 題外話之1。在大部分品牌都很強調品牌LOGO的顯眼度時,Arcteryx原廠的設計理念是希望能用外觀、剪裁讓大家一眼就可辨識為鳥牌商品,所以反而會希望LOGO低調一些。
※ 題外話之2。
努力找了很久才找到這張舊照片,畢竟大部分穿著底層衣時外面還會加衣服。其中一個原因是,底層衣普遍不耐磨,很容易在背包背帶和屁股的位置起毛球。

Phase AR定位在「Midweight」,厚度中等,以台灣的登山環境條件來說,我只有在稍冷的季節才會穿,盛夏高溫基本上是穿不住的。天冷時加件背心,可以兼顧核心保暖與Phase系列的速乾、排汗功能。

另外,細看Phase AR的剪裁,在側面腋下的位置其實是拼貼了一塊比主面料薄的布料,可以加速腋下排汗,穿起來也比較涼爽。這些細節如果不拿起來摸一摸、比一比,其實很難發現。

至於要圓領還是立領?個人偏好有拉鏈的立領款式,悶熱時可以把拉鏈解開加速散熱。

【結論】適合短時間內排汗量較大的高強度運動,像台灣這種坡度爬升大又濕熱的地方,是Phase可以好好發揮的環境。不過這個系列的剪裁非常合身,建議到門市試穿一下。(還是只有我胖到合身?因為呆呆穿XS鬆鬆的⋯⋯)


2. SATORO

接下來進入重頭戲,直接破題,我實在是太愛這件Satoro AR ZIP羊毛衣了。
※ 請原諒我只拍了一張Satoro的照片,畢竟歐洲很冷,沒事不會把外套解開來拍照好嗎。

秋天這趟歐洲旅行,為了測試,從冰島一路穿到蘇格蘭高地,連續三個星期都沒有洗(也應該是因為冷到不想脫⋯⋯)。不僅完全沒有異味,也沒有一般羊毛會有的皮膚刺激感,而且溫控效果一級棒,除了冰島有兩三天因為下雪冷到崩潰之外,其他時間穿著都非常舒服,完全發揮了美麗諾羊毛衣的特性。

Satoro AR Zip在鳥牌底層衣系統裡屬於「Midweight」中等厚度等級,使用Nucliex™ STR 180的包芯科技,在纖細的180 g/m²美麗諾羊毛纖維裡加入一條堅韌的尼龍絲線,如此一來,即使脆弱的羊毛斷裂,裡頭的尼龍仍可維持完好(怎麼好像建築工法?)。

依照官方提供的數據,可以提昇20%的強度,耐磨效果也能大幅提昇50%。

※ Nucliex™ STR-180組成:81%美麗諾羊毛,12%尼龍,7%彈性纖維。

這個技術讓Satoro有別於一般羊毛衣,洗滌不易變形,穿久不易破損,一舉解決美麗諾羊毛衣以往讓人卻步的缺點。所以同樣一件底層衣,不僅有聚酯纖維吸濕、排汗、快乾的特性,更有羊毛引以為傲的溫控和抑臭效果。所謂穿一件,抵三件。

一般聚酯纖維的衣服大概穿三天就會臭臭的,但這件Satoro羊毛衣經過三週的「洗鍊」,跑步、健行,水裡來火裡去,完全沒有在衣服留下任何痕跡,是一個絕妙的穿著體驗。

↑ 室外溫度約五度,單穿一件Satoro加風衣,在冰島雷克雅維克市區晨跑。

↑ 外面加穿一件登山襯衫,在雷克雅維克附近的Mt. Esja健行。

↑ 冰島南部的Skaftafell冰川健行,溫度約攝氏2度,單穿Satoro加一件GTX風雨衣。

↑ 義大利北部的多洛米蒂山區,約攝氏0~2度,剛下過雨,Satoro+風衣+雨衣。

↑ 義大利Tre Cime di Lavaredo 拉瓦雷多三尖峰健行,Satoro+風衣+雨衣。

↑ 蘇格蘭高地 West Highland Way健行60公里,風強雨大又濕又冷,淋雨淋到有老外直接撤退,但如此的低溫在行進間也只單穿Satoro+風雨衣,連中間層都省略了。

(看了這些照片,該不會有人以為是在介紹外面的綠色雨衣吧?)


↑ 就過去的經驗,羊毛衣的袖口非常容易穿鬆,始祖鳥有針對這一點做了加強。


↑ 胸口貼了一個口袋,單穿時可以放小東西,例如悠遊卡、紙鈔或耳機、記憶卡等小物。如果有穿這件衣服去跑步的話會特別實用。立領的位置適中,太低沒效果,太高又顯得悶熱,這樣的高度可以悄悄隱藏在外衣裡。

女款把口袋挪到手臂,避免卡到胸部。胸線剪裁也略有不同,女款會做得更修身、服貼。

【結論】SATORO羊毛底層衣使用的材質和技術較高端,理所當然反映在價格上。或許不是一般人入手的第一選擇,但如果常有出門多天數旅行,或是有縱走、多日徒步的需求,一件可以穿很久都不用洗的羊毛衣,實用性真的會比其它材質的底層衣高很多很多。

推薦給有進階需求,或是已有購買一般排汗衣和刷毛衣的人,也許你衣櫃裡缺少的就是羊毛衣。PS. 穿過之後就回不去了。


3. RHO

RHO的讀音近似「弱」,是Arc'teryx底層衣系統裡最厚最保暖的系列,屬「Cold Weather」類別,專門用來抵禦最寒冷的氣候。有厚款的RHO AR,還有在台灣一直很熱銷的薄款RHO LT。

兩款都是拉鏈立領,使用材質略有不同。LT款使用Torrent™ 190,AR款則是大名鼎鼎的Polartec® Power Stretch®,在台灣很常被用來當作中層刷毛衣使用。

幾年前趁戶外用品店有折扣活動,跟我爸去挑了一些衣服,當時我買了Arc'teryx Gamma AR長褲,順便勸敗我爸買一件RHO AR刷毛衣,顏色是高調又亮眼的黃,當時胸口口袋有做跳色,可單穿為底層衣,或是當作中層衣外穿。

Polartec®布料幾乎稱霸戶外刷毛衣市場,也往往是品質的保證,而Power Stretch®則是其中設計用來應付高活動量需求的機能材質。透氣、吸濕、排汗,四向彈性。內裡的絨毛有足夠的保暖效果,親膚感很棒,穿起來很舒服;外層則有抗風、抗磨損的功效。

目前只有跟我爸借來試穿而已,還沒有到戶外的實測經驗。不過以上次一起爬白姑大山的經驗,當時二月,沒有下雪,但是冷到帳篷內外都結霜。早起從營地上山,我穿著底層衣+刷毛外套+雨衣,但他老神在在只穿一件RHO AR而已。

「穿這樣夠燒(暖)嗎?」我問他。
「燒啊!」他一臉你這什麼問題的表情回我。

後來看見這件刷毛衣的出席率很高,每到冬天我爸必定穿上山。我想,這應該就是很保暖很好穿的意思吧。

有別AR款使用的材質,LT薄款使用的Torrent™ 190,以84%聚酯纖維和16%彈性纖維織成,吸濕、排汗、透氣、四向彈性(彈性比RHO AR還好),外表柔軟有光澤,內裡用平織法,且有近似絲絨般的刷毛觸感。加上Polygiene®銀離子處理,有抑菌抑臭的功效。

↑ 雷克亞維克市區的晨跑,呆呆頻頻說要把風衣脫掉,熱得受不了。

↑ 在義大利山區單穿Rho LT和一件GTX風雨衣。

↑ 冰島冰川健行也是單穿一件RHO LT。常問她這樣真的夠嗎?答案通常是:我還有點熱耶。

↑ 在冰島期間,大概只有這次遇到的下雪有真的冷到。雖然看不出來呆呆穿了RHO LT。

↑ 在蘇格蘭高地溼冷的低溫環境下,若非下雨都是一件RHO LT+風衣而已。

↑ 雨大時才會乖乖穿上GTX雨衣。

比較一下男女款的差異,口袋位置不一樣,胸線肩線的縫線更因應生理結構不同而作了調整。

【結論】RHO刷毛衣可當底層或中層,實穿性很高,是天冷時的最佳選擇。

也許在冰島那種極端氣候尚無法和台灣的環境類比,但以我們三天在蘇格蘭高地淋雨的經驗來看,那種連續降雨不斷、高濕低溫、雲霧又多的環境,跟台灣高山其實十分類似。然而呆呆行進間持續只穿兩層(RHO LT+風衣或雨衣)仍輕鬆自在,應該也足以證明這件經典刷毛衣確實經得起考驗。

**********

以上五千多字,其實還不足以把所有底層衣的要點分析完畢,所以如果以上的經驗分享仍無法讓你歸納出該選那一件的話,建議可以先從Phase SL圓領長袖下手,對產品有了信任之後再購買其他的系列。

而如果你只是單純想多買一件衣服⋯⋯就選SATORO吧。推薦指數五顆星。


*詳細款式、顏色與價格,請洽 Arc’teryx Taiwan官網,或到始祖鳥全台直營櫃點購買。



Arc'teryx相關文章



————————————————————
 歡迎追蹤交流 ▸ Facebook ▸ Instagram
————————————————————

留言

  1. 最近都在找鳥牌的服飾,版主說明得非常精闢,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