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還是化纖?解析始祖鳥Arc’teryx ATOM LT 保暖中層


到底要買化纖還是羽絨啊?這問題似乎永遠讓人爭執不休。若要問我,我的答案會是各買一件。為什麼?因為化纖和羽絨這兩種材質各有無可取代的優點,如果打算長期從事登山運動,誠心建議兩件都買,省得在心裡天人交戰。但入手時間通常有個順序,我的心得與建議是這樣:

● 如果喜歡爬百岳,或是需要在高海拔山區過夜,建議先買羽絨再買化纖,因為羽絨外套的保暖性最好,壓縮比和重量皆適合重裝行程攜帶。
● 大多在中低海拔山區活動且偏好單日行程者,可以先買化纖,休息時穿著保暖就很夠用了,日後想往更高海拔前進時再補一件羽絨即可。
● 如果只是需要一件機能保暖外套,當作通勤、旅遊和日常生活等場合使用,我覺得穿化纖外套就夠了。畢竟這種需求的穿著密集度高,和偶爾上山穿的羽絨外套不一樣,需要一件好清洗好保養的化纖外套。如果擔心保暖度不夠,那就買填充量大的款式即可。

✅ 如果想知道化纖和羽絨的材質特性與差異,可以讀一下之前寫的這篇:如何選擇保暖層?解析 Arc'teryx Cerium 智能拼接羽絨外套

所以,既然橫豎都要買化纖外套了,那就來看看Arc’teryx的ATOM到底好在哪裡,憑什麼成為始祖鳥原廠內部員工評比最值得入手的系列商品?(也似乎是台灣山友間人氣度最高的化纖外套)


閱讀文章前可以先看看這部影片 :)



ATOM LT產品系統分類


「ATOM」就是「原子」,我習慣用原子小金剛的唸法稱它為「阿童木」,在始祖鳥Arc’teryx的產品分類將之定義為「多功能的合成材質絕緣層,具有高度的耐候性」,翻成白話就是使用化纖材質填充,可以適應多種氣候的外套。

款式有連帽外套、夾克和背心,都是非常受到歡迎與熱愛的始祖鳥商品,尤其是本文要介紹的ATOM LT,在 AR/LT/SL 三個級距之中,是最多人入手的經典款式。

【Hoody連帽外套款】*照片使用女款
ATOM的三個款式(AR / LT / SL)皆有Hoody連帽款,重量因面料和填充材質而有差異,用於不同環境與活動類型。我自己給的定義如下:

1. ATOM AR:30D的布料較厚一點,防風性較好,填充量也較多,適合寒冷環境,例如冬季高山的行進中層,或是寒帶地區旅遊與日常著用的保暖外套。
2. ATOM LT:適合一般氣候,例如台灣,可以當作登山健行用的保暖中層,也非常適合用作秋冬日常使用的保暖外套,外出、騎車、旅遊皆宜。
3. ATOM SL:適合溫暖微涼的氣候,或是冷天的高活動量運動,例如路跑、野跑、自行車⋯⋯等,需要在低溫氣候維持一定程度的保暖,又不能穿得太悶熱、太笨重而影響表現的運動型態。


【Jacket夾克款】*照片使用男款
ATOM另有無帽的Jacket夾克款式,穿起來比較俐落,多穿一件外套也不會讓內部顯得侷促,可以和西裝型或一般夾克外套搭配,當作日常或上班的冬季穿搭。



ATOM LT重點特色/細部解析


(上圖)很久以前呆呆就開始穿ATOM LT了,大概是2014年的款式吧?至今依然頭好壯壯,是她很喜歡也常穿的一件外套。過了幾年再穿2020的新款,可以發現有幾樣細節改變了,但變動幅度不大,穿起來一樣舒適保暖。


【ATOM LT重點特色】

● 輕量柔軟的 Tyono™ 20布料,經DWR潑水處理
● 採用 Coreloft™ Compact 60 保暖纖維填充,舒適又保暖
側邊拼接彈性的刷毛插片,增加通風、透氣性
● 連帽款有設計簡潔、含保暖填充的可調式StormHood™兜帽
No Slip Zip™主拉鍊,兩個帶拉鍊的插手口袋和一個內置帶拉鍊胸袋,使用TPU拉鍊頭
● 袖口設計更耐用,方便穿搭、穿脫
● 兩個可調節下擺抽繩,可防止冷空氣滲入內部


【外觀】
ATOM LT 化纖外套男款,台灣有進連帽和無帽款。


ATOM LT 化纖外套女款,顏色是海利克斯藍(Helix),針對女性身型改變剪裁,有腰身,領子較高,下擺略長,目前台灣僅引進連帽款式。


【填充材質】

化學纖維有疏水性,具受潮後仍有一定保暖效果的特點,而且快乾、可水洗,保養容易,適合高活動量運動使用,價格也比天然羽絨便宜一點。所以雖然壓縮後所佔體積稍大,重量稍重,保暖度也無法與高蓬鬆係數的羽絨相比,仍是許多人愛用的絕緣填充材質。

ATOM LT填充Arc'teryx獨家開發的 Coreloft™ Compact 複合材質,和單純Coreloft™不太一樣。Coreloft™ Compact 有更高的壓縮性,厚度是原本Coreloft™的一半,保暖度則些微減少,但基本上感受不太出來。這也是AR款和LT款質上最大的差異,ATOM AR使用三種填充量的Coreloft™拼接,著重在保暖度;而ATOM LT則改成使用Coreloft™ Compact 60(填充量 60 g/m²),體積變小,穿起來較修身,更適合在各種類的戶外活動使用。

論保暖度,Coreloft™這種填充材質當然還是很難與蓬鬆係數動輒800,甚至900的羽絨衣相提並論。但羽絨外套性質屬於靜態保暖,化纖外套屬動態保暖,用途不同,放在一起比較並不公平。舉例來說,在三千公尺的山屋休息,我會穿羽絨外套;但如果要在寒風中行進需要穿保暖中層,我會穿化纖或刷毛

因此既然結論是兩件都得入手,建議羽絨外套可以買FP800或以上的等級,在台灣山區已很足夠,然後搭配一件不要太厚的化纖外套,像是ATOM LT或SL。至於ATOM AR?我覺得它能勝任的場合大概是台灣冬季雪地健行(單穿可能還會走到流汗),或是中低海拔的冬季禦寒外套。


【面料】
輕量柔軟的 Tyono™ 20布料,經DWR撥水處理,可以應付毛毛雨、霧雨,甚至可擋短時間的小雨。對我這種懶人來說,遇到那種沒有非套雨衣不可的雨量,我不會輕易停下來換外套,所以會特別喜歡有DWR撥水功能的布料。而且化纖不像一般羽絨怕水,淋點小雨還可以啦。(註:照片不是褪色,是攤在陽光下拍攝的緣故)


【側面拼接刷毛布料】

為了提升透氣度,在外套腋下和整個側面並非使用Coreloft™,而是拼接一塊透氣有彈性的刷毛布料,確保行進間仍保有空氣流通的舒適性,但不減軀幹核心的保暖度。

從外套內面來看,可以清楚分辨Coreloft™填充的黑色區塊,刷毛布料的藍色部分則直接呈現絨毛內裡。


【剪裁】
ATOM LT是修身剪裁,但穿起來不緊繃,寬鬆程度適中,看起來不臃腫,版型抓得很不錯,對比穿起來普遍像米其林寶寶的羽絨外套,ATOM LT反而有奇妙的顯瘦效果。

特別要注意的是,因為ATOM LT被定義為中層外套,所以外面勢必還要再套一件雨衣或軟殼,所以穿起合身較好做層搭,穿起來也較舒服,不會包得像顆粽子。

個人來說,我的ZETA SL防水外套穿M號,而ATOM LT穿S號剛剛好。呆呆也是,她的BETA LT雨衣是S號,ATOM LT則穿XS號。但建議大家到門市實際試穿尺寸才準


【口袋】
男女款正面皆有兩個帶拉鍊的暖手口袋。

男女款左邊內側也都有一個小拉鍊口袋,可以放貴重的小東西,像是錢包、信用卡、鑰匙或耳機、耳塞⋯⋯等。(可以放耳塞超重要,晚上睡前絕對找得到)


【下擺】
這也是男女款皆同,有個抽繩扣件可以調整下擺鬆緊度,可以避免強風灌入內部。


【帽子/領子】
這是夾克款和連帽款穿起來的幾種狀態。連帽款的帽兜也有填充化纖,戴上後能讓頭部保暖,也可用單手調整鬆緊,加強防護。但ATOM性質偏登山健行,沒有多餘的頭盔空間,若有攀登需求的人或許買夾克款會比較適合。(或者直接買始祖鳥PROTON系列)

夾克款的領子內裡有親膚的細刷毛布料,能提升脖子周圍的溫暖舒適度。

連帽款就沒有那塊細刷毛布料了,但內裡這層布料依然很細緻,有足夠的舒適度。


【袖口】
袖口彈性設計,方便穿脫,戴手錶或薄手套均可無礙通過,觸感質感都很好且更耐用。


【拉鍊】
No Slip Zip™主拉鍊,好拉又不卡布料,縫合的處理也很細緻有質感。拉鍊頭是新式的TPU材質,呆呆的舊款則是尼龍繩加PVC拉鍊頭,相較之下新款的質感提昇很多。



戶外健行:合歡山


Arc’teryx ATOM LT 能否在登山健行時發揮功用?我覺得這已經是一個不需要花太多力氣證明的事情,所以我捨棄慣用的登山實測,改用更貼近生活面的評測方式,用另一種角度去檢視ATOM LT。

例如今年11月初和月中,我們分別有兩個戶外型態的工作,其中一個是高海拔山區的靜態攝影,需要連續三天在合歡山取景,試著用高解析相機拍攝美麗的台灣山景。所以為了捕捉日出和日落這兩個最美的時刻,我和呆呆必須在凌晨和黑夜中工作且無法任意移動。當時山區受颱風氣流影響,氣候不是很穩定,天空大多時間都被濃密的雲霧覆蓋,而且前兩天都在下雨⋯⋯

下雨的時候什麼事情都不能做,只能窩在下榻的滑雪山莊裡發呆或整理檔案。

當時的溫度計顯示室外溫度是攝氏5~8度,但因為霧雨濕度很高,體感溫度應該更低,我的底層是一件羊毛底層150短袖上衣,呆呆則是一件短袖尼龍上衣,在室內套一件ATOM LT剛剛好。(這邊的海拔高度約3150公尺)

走到室外大部分時間都在下雨,而且雨量頗大,溫度真的很低,但因為可能在山上待到第二天了,身體已經適應,所以呆呆只在外加一層BETA LT,我加一件ZETA SL,這樣就夠了。

熬到第三天清晨,我們終於在石門山北峰(哈哈山)迎接晴朗的日出,沒有下雨、沒有阻礙光線的雲霧,而且雲朵的數量和厚度恰到好處,一幅久違的大景怦然現身。

石門山北峰海拔3275公尺,氣溫想當然一定很低,而且日出時間大概是早上六點,但我們五點就過去等了,這個時刻很冷,通常是最想賴在床上的時候(尤其滑雪山莊還有電毯可睡呢⋯⋯)。

一開始真的非常冷,在沒有遮蔽的狀態下,我除了底層、ATOM LT化纖之外,最外層還套了一件羽絨外套。但日出後變得溫暖許多,可以把羽絨外套脫掉,只穿兩件150羊毛底層(一長一短)和一件ATOM LT就覺得夠暖了。

呆呆穿一件厚刷毛底層,外頭一件ATOM LT。她說還是有點冷,我說只要保持活動就不會,所以我們開始在山頭附近取景,走來走去爬上爬下,果然呆呆就不喊冷了。所以說啊,ATOM LT還是比較適合行進間使用。

但若覺得保暖度還是不夠,可以在化纖外再加一層雨衣或軟殼防風。

離開石門山北峰,我們回到滑雪山莊補眠後,又在接近中午時走了一趟小奇萊,希望能多取幾個景,增加照片的豐富性和可看性。

這時天氣晴朗、陽光普照,行進間只穿羊毛底層就夠了。不過偶爾停下來在靜止狀態拍攝還是會冷,套上ATOM LT可以防風、保暖,又能保有空氣流通的舒適性,讓這個下午的拍攝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

休息的時候肚子餓了,來吃一碗泡麵暖暖身子吧!

吃完就下山收工了,原本令人愁眉苦臉的工作終於能夠圓滿收場 :)



戶外旅行:阿里山


合歡山拍攝工作結束後的隔週,我們隨即又跑到阿里山進行另一個拍攝工作。這次有點不同,我們並非掌鏡人,而是擔任穿插影片的配角,在海拔1,200公尺左右的隙頂從事為期四天的拍攝。

這次海拔雖然較低,但天公依然不作美,沒有陽光的陰天仍略有涼意,尤其清晨、黃昏和入夜後,多雲多霧的阿里山山區冷起來也是會直打哆嗦,這時一件輕薄好攜帶又能保暖的ATOM LT正好發揮作用。

搶在日出微光狀態下拍攝泡茶品茗的片段,雖然還沒有飄雨,但濕度高、水氣足,冷意依舊,我的底層是短袖機能上衣,外面再套一件ATOM LT就不覺得冷了。

在茶行向老師傅學習如何製作茶團。

也完整參與一整天採茶、製茶的過程。清早上山,在下著雨的茶園裡摘茶葉,下午回廠做室內萎凋,接著發酵、炒菁、揉捻、回潤,終於完成已經非常接近成品的新鮮茶葉。

這一整天都在毛毛雨中度過,還好ATOM LT有基本撥水功能,把水珠拍掉就可以了。

這次拍攝應導演要求,為了呈現隨走隨停的輕旅行風貌,我特地在第一天清早從台中騎摩托車殺到阿里山上。在淒風苦雨的山區裡騎機車,應該比爬山還辛苦吧?(光在山上來來回回就騎了100多公里⋯⋯我從台中騎到阿里山隙頂也是100多公里,可見那幾天騎得有多密集)

拍攝那幾日都是陰天,偶爾下雨,真的會冷,單穿底層加ATOM LT冒雨騎車會灌風進去,所以得多加一層薄風衣禦寒。加了風衣感覺果然不錯,可以維持保暖度卻不覺得悶熱,難怪很多通勤族會買ATOM LT當騎士外套,可以單穿當外層,也可在冷天或雨天時變成中層。

而且我必須要說,好一陣子沒有騎機車,已經忘記為什麼騎車的人都要穿那麼多?坐在車子駕駛座的我總納悶「哪有那麼冷?!」事實上,在室外騎車真的會冷啊,多年前寒流下雨時得在台北街頭騎車上下班的回憶瞬間湧上,又冷又濕又塞車,實在有夠痛苦。如果那時候我早點接觸登山機能服飾,應該就不會吃那麼多苦頭了吧?

呆呆不會騎車,做做樣子而已。有我在前面當人肉風鏡,她只要穿一件ATOM LT就能禦寒了。

第四天,提早收工,我們可以在中午前就騎車離開回到台中。我們把ATOM LT當做中層,外面加一件風衣,一路騎下山,結束這次的拍攝。



結論


Arc’teryx ATOM LT的性能與機能無庸置疑,只要運用得當,是一件實用度超高的外套,不只可用於登山健行,也是生活中可以廣泛使用的穿搭單品,秋冬時備一件,日常、上班、通勤、旅行、健行皆可,使用時機絕對比羽絨外套還要多,這也是我覺得羽絨和化纖缺一不可的原因。

至於要選ATOM的AR?LT?還是SL?那就看個人需求了,講了這麼多,應該有點眉目了吧?

以上,有問題可以留言或發訊,謝謝收看!



Arc'teryx 相關文章




————————————————————
 歡迎追蹤交流 ▸ Facebook ▸ Instagram
————————————————————

留言

  1. 想知道 一樣是化纖系列 proton 跟atom 差別是什麼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