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大林道|D1 孫海橋 — 拉夫嵐部落遺址


步道行走日期:2020/12/20

2020年底,我們安排了一趟丹大林道健行,起點是孫海橋,終點是七彩湖,單趟距離約54公里。一般徒步的標準行程大概會設定四至五天走完,第一天走24K到六分所過夜,第二天再衝到54K的七彩湖營地,第三天摸黑往返六順山後立刻下山,第四天走出林道。

不可諱言,大部分山友走進這條經典路線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七彩湖和六順山,所以林道的風景和細節往往被匆匆帶過,幾乎每一篇紀錄對林道本身的著墨都不多,這讓我感到很納悶,也很好奇丹大林道的全貌到底是什麼模樣?

加上許多去過的朋友們都表示,不管安排四天還是五天來回,其實都在是在趕路罷了,根本沒有餘力靜下來好好休息,也沒辦法好好享受健行的樂趣,尤其出發前聽說湖邊濕氣、水氣都很重,也常有雨雲滯留,水面總是瀰漫裊裊雲煙,要見到七彩湖全景得碰點運氣。所以如果匆匆趕到湖邊,卻發現那兒竟然是白牆一片的時候,那種失落的心情可見一般。

所以我們決定放緩腳步,不抄捷徑,慢慢走慢慢看,期許能盡力完整紀錄丹大林道。因此百岳六順山不在計畫內,而七彩湖僅設定為此行的終點。我們真正想看的、想觸碰的,是這一整條丹大林道,包括路上的風景、路上的人事物,還有林業遺跡與布農部落的歷史與文化,而這也是這趟行程走來,最能勾起我們感觸與共鳴的重點。

各位若也曾對路上風景感到好奇,或者慨嘆無緣親見林道的風采,那就請看看我們的攝影紀錄吧,希望對日後安排行程能多點幫助。


行程設定

D1 孫海橋 — 拉夫嵐部落遺址(9.5K)
D2 拉夫嵐 — 海天寺(36K)
D3 海天寺 — 台電縣界保線所(51K)
D4 台電縣界保線所 — 七彩湖(54K)



丹大林道系列文章



DAY 1:孫海橋 — 拉夫嵐部落遺址


起點的孫海橋,2004年7月3日,因敏督利颱風挾帶豪雨造成濁水溪暴漲而沖毀。

旱季水量不多,濁水溪的溪床裸露較易通行,現有一座鋼樑便橋可讓車子和人通過。春夏雨季水多時需要徒步涉水。

留下的水坑有的佈滿綠藻青苔,有點像黃石公園的彩色湧泉⋯⋯


旱季限定景觀,綠藻水池,也有人說它叫「綠眼淚」。怎麼山上的水池湖泊普遍和淚水有關係呢?

剛出發就一直拍照,拍好拍滿拍不停。

渡溪後,僅存的丹大吊橋橋墩,可以看到孫海橋頭行車終點的停車處。2008年因辛樂克颱風的侵襲而損毀。

這次擔任嚮導的烏瑪斯,熟知部落歷史和獵人知識,他所分享的故事真切又動人,小時候曾住過傳統石板屋,丹大林道沿線更充滿了他和父親的回憶。

剛上路不久就可以看見的岩壁,非常壯觀,也有點驚悚,雨後隨時有落石的可能性,務必小心且快速地通過。

奔流的丹大溪。

丹大,深入中央山脈的心臟地帶。

大概前20幾公里都有這樣的路標。

深邃。

二分所檢查站之前都是水泥路,好走,但路面很硬,而且曝曬。

丹大林道沿途都有這樣的反射鏡,大部分都有灰塵或青苔,少數幾面還是亮晶晶的狀態,很適合自拍入鏡。

六分所之前有20幾公里都沒有樹蔭,夏季很熱,還有很多灰塵,記得做好防備。

若不說這是丹大林道,看起來很像通往某座森林遊樂區的車道吧?

顏色繽紛的樹梢。

丹大枝 87。

抵達約在4.5K的二分所管制站,從這邊開始只有公務車、原住民機車、無動力單車和雙腳可以通行,有水廁可借,再往後就沒有收訊,直到七彩湖才會恢復(中間有一處平台尚有遠傳收訊)

因陽光照射而反光的電纜線。

回望二分所(紅色屋頂處),還可以看見像烽火台相連的電塔。

過二分所不遠可以拍到的丹大溪谷,這處U形河灣和地利村的土虱灣很像。後面那座山是前段一直會看到的治茆山主峰和北峰。

熱啊⋯⋯

若有餘力,記得帶把輕量傘,遮陽又遮雨。

二分所之後的路面已沒有水泥,路況和大鹿林道差不多。

下面就是「巴巴隆」,丹大溪和郡大溪匯流的地方,被雲籠罩的是治茆山和更後面一點的西巒大山。

林道上可直接俯瞰丹大溪谷,但請小心安全,別太靠近邊緣。

三分所,現已廢棄,但室內可以休息。我們發現丹大林道沿線,部分人居遺址旁邊,通常會有盛開起來比人還高的聖誕紅。

表面有無數小孔的反射鏡,很像淋浴間的花灑⋯⋯所以呆呆就在下面洗頭了。

三分所午餐休息。我在「活了三十七年 迷糊20年」的文字塗鴉下午睡,真巧,因為我今年也是37歲,不曉得我是現在是清醒還是迷糊?

回望三分所和它的屋頂。

嚮導烏瑪斯說對面那對平緩台地是舊部落「黑諾肯 He-nu-qun」,他說那邊很美,有機會再帶我們過去看看。

「那要走幾天啊?」
「一下子就到了啦」
「喔⋯⋯」

抵達9.5K的拉夫嵐舊部落所在的營地。

將帳篷一字排開。(註:這是林道上方的空地,並無佔用道路空間)

從營地往上走,不用三分鐘,就可以走到腹地頗廣的舊家屋遺址,數一數,目視大概可見七八間石板屋,都只剩下矮牆,少數還有傾倒的屋頂。烏瑪斯說,他十幾歲的時候曾跟已過世的父親上來蓋這座電塔,充滿回憶。(瞧瞧那比人還高的聖誕紅!)

幾年前部落曾獲補助將舊家屋重建,門口均有一塊木牌,標示前來修建的後代子孫姓名。可以仔細找找,如果地上留有檳榔和香菸的煙頭,那就是某位後代上來了。

烏瑪斯說,他還存有小時候的鮮明記憶,那幅畫面是一位老人家坐在石板屋門口,身上穿著傳統服飾,嘴裡還叼著菸斗,一言不發地坐著沈思。

現在屋子裡沒人住了,趕著走林道的山友也不一定會上來遺址看看,但族人仍定期會回來打掃環境、祭拜祖先,也有台電人員會上來維護電塔,所以路跡很明顯,不難找。

如果有機會來走丹大林道,可以來看看,但要記得走入家屋前抱著一個誠摯尊敬的心,不要冒犯了。



————————————————————
 歡迎追蹤交流 ▸ Facebook ▸ Instagram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