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服飾的洋蔥式穿搭法裡,居中的保暖層亦可稱為「絕緣層」(Insulated Layer),意即在衣物隔間內填入隔離材質來達到絕緣效果的外衣,常見的材質以天然羽絨和化學纖維為主。
絕緣效果與保暖度成正比。因此挑選保暖外套的訣竅就著重在絕緣材質的效果優劣,把冷空氣隔絕在表布之外,將身體散出的熱氣鎖在內層裡,並同時做到輕量與防風。
換言之,「厚度」、「重量」絕對不是保暖程度的決定性條件,而是「隔離的效果」。這個觀念務必先建立起來,捨棄厚重大衣才能禦寒的傳統思維。
所以說,刷毛衣雖然也是很多人會選擇的保暖層,本文卻不會花時間探討,因為刷毛的透氣性很好,無法達到絕緣的效果,個人把它定義為較厚的底層,適合在高活動量又低溫的環境使用。而羽絨或化纖外套通常用於低活動量的狀態,如休息或睡眠時,除非是行走在酷寒的隆冬或真的冷到無法忍受,否則我相信很難有人可以在行進間穿得住。(上面這張照片就是冷到無法自己,只好把所有衣物都穿在身上。一臉囧樣攝於秋天的冰島。)
每個人都需要一件保暖外套,這是從事登山運動的必備衣物。必須了解,在一般的情況下,人類可以七天不吃東西,三天不喝水,但只要體溫低於平均三度,數個小時內就會失溫死亡。
因此,挑選一件適合的保暖外套變得相當重要。只是保暖層的價格普遍不低,沒辦法像底層衣一樣多買幾件來比較,往往第一件買到不合適的就只能將就。但在山上,「將就」不是一件好事,上山是一種享受,一種樂趣,別讓不適合的衣服破壞這麼有趣的事情。以下從材質、剪裁方式與細節設計,為大家歸納挑選保暖外套的方向。
1. 材質
以Arc'teryx保暖衣兩大經典款式為例,左邊的ATOM使用化學纖維,右邊的CERIUM使用天然羽絨(照片皆為女款)。兩種材質簡單分析如下:
化學纖維
纖維不吸水,受潮後不減保暖功能。快乾、可水洗,保養容易,適合高活動量運動使用。價格較經濟。但是壓縮後所佔體積較大,重量稍重。ATOM使用的是Arc'teryx獨家的Coreloft™材質,使用長短兩種纖維混合,耐用、保暖、快乾,適合潮濕氣候使用。
天然羽絨
保暖度極佳,收納體積小,輕量。但是沾有濕氣後保暖度下降,保養不易,價格高昂。近年動保意識抬頭,符合「人道羽絨標準(Responsible Down Standard, RDS)」的羽絨製程開始受到重視。Arc'teryx也以身作則,使用羽絨的供應鏈嚴格遵守RDS標準,確保這些動物受到人道方式對待。
ATOM LT
呆呆身上這件ATOM LT是經典熱賣款,特別之處在於腋下至側身的位置,縫接一塊Polartec® Power Stretch®布料,針對容易出汗的部位,提供更透氣的散熱空間。
呆呆已經穿了兩三年,常常帶著它上山,到冷一點的地區也都會備著。由於外型俐落簡約,配色也相當好看,旅行時當作便服穿也不會很突兀。
CERIUM LT
CERIUM LT羽絨外套也用了一樣的拼接原理,使用DCM™智能拼接填充技術,在容易受潮的領口、肩膀、腋下和袖口填充Coreloft™化纖,保有兩種材質的特性,發揮各自的優點,是個相當聰明的做法。
而這些容易受潮的地方,往往也是最需要清洗的部位,化纖取代羽絨填充,讓Cerium可以局部清洗保養。
蓬鬆係數850 FP,表布使用Arato™ 10,耐磨、防風、DWR防撥水,無帽兜的款式重量不到三百公克,收納體積又小,不僅方便攜帶,也適用於多變的氣候環境。在降雪的義大利山區,極度濕冷的冰島,一直都是這件外套陪伴著我。
↑ 從這張圖片可以清楚看到,Cerium巧妙拼接兩種材質,一加一大於二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
哪一種材質適合自己呢?
兩種材質有各自的優點,沒有優劣之分,端看個人選擇。但以我個人經驗來說,如果容易把衣服弄髒、懶得大費周章保養、出汗量又大的人,穿化纖外套比較實在;而特別怕冷,重視輕量、喜歡收納體積小的朋友,羽絨外套是最好的選擇。
2. 剪裁
保暖外套的剪裁並不是為了美觀,那是次要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外套合身、貼身,減少外部冷空氣進入的縫隙。所以購買前試穿一下,大幅活動身體,看看下擺、腋下和腰身的位置是否服貼。
一般穿著羽絨外套時,最裡面穿一件底層衣即可,所以不需要像挑雨衣一樣得考慮預留空間,儘量選擇適中的尺寸。呆呆穿的女款Cerium LT Hoody,從背後可以看到明顯的腰身曲線,後下擺也稍微加長,可以蓋住臀部上方,彎腰後不會讓底層露出,有效減少體內熱空氣流失。
↑ Arc'teryx的羽絨外套皆使用3D立體剪裁,腋下位置多接了一塊布,把手抬高後下擺不會往上掀,袖子也不會跟著滑落,冷空氣進不去,熱空氣出不來。
袖子也一樣,用了三組面料,所以靜置狀態時,袖子會微微彎曲符合人體工學,如此即使雙手大幅擺動也能緊貼身體。
所以,「絕緣」的效果並不僅限於填充材質的蓬鬆度,連細節的剪裁設計也是影響的關鍵。購買前請務必試穿。
3. 細節
a. 隔間縫線
化纖材質通常是完整一塊縫在內部,但細小的羽絨無法緊密聚集,所以需要用縫線製造一格一格的空間,把容易亂跑的羽絨固定在原地。因此羽絨外套的外型總是一圈又一圈,而化纖外套通常很平整。
隔間過大,羽絨容易位移,該部位會失去保暖效果;隔間過小,縫線就越多,不僅羽絨容易從縫線跑出來,縫線的位置也會增加熱空氣外散的機率。一般來說,填羽量多(厚)的外套隔間會較大,填羽量少(薄)的隔間會較小又密集。
Cerium的縫線非常紮實,也特地在空氣容易進出的領口、下擺加強處理,若不是刻意用力扯開,正常穿著使用幾乎不會有縫隙出現。
b. 調整繩扣
帽子後方和下擺均有調整繩扣,穿上後將兩邊束緊,可有效隔絕空氣進出。我自己的經驗是,由於身上的雨衣下擺偏短,中間的Cerium外套底部會露出來,我可以單手使用繩扣將它拉緊後塞進雨衣裡,不僅避免下雨淋濕,也能增加保暖度。
這幾乎是保暖外套的必備細節,沒有這個設計的款式可以考慮跳過。
c. 袖口鬆緊帶
一樣是用來維持體熱不外露的重要細節。Cerium的袖口鬆緊帶,有彈性又不壓迫手腕,戴上保暖手套也沒有問題。
d. 拉鏈
保暖外套,尤其是羽絨外套的表布通常很薄,所以拉拉鏈的時候很容易夾到收邊。一般會多縫一塊擋片避免卡住,不過Cerium的設計更俐落,拉鏈內側的收邊直接內縮,怎麼拉都不會卡,非常滑順。領口處有縫一塊拉鏈蓋,天冷時下巴不會被凍到。
e. 帽兜
e. 帽兜
有帽子可以加強保暖,防寒效果更全面,適合當外衣穿;沒有帽子則適合當作中層,俐落又輕量,不喜歡帽子過於累贅的人適合這種款式(如果想當外衣穿,搭配帽T或毛帽即可)。
↑ 各種細節,一應俱全。以往設置在暖手口袋的內建收納袋,在新款已轉移到內胸口口袋,比較不會干擾取物,收起來體積很小,約一個水瓶大。
*****
如果不是到極低溫的寒帶國家,或是超高海拔山區,個人覺得Cerium LT羽絨外套的厚度適中,當中層時穿上外套不會顯得臃腫,當外衣時有良好的抗風、保暖效果而不致顯得單薄。
今年秋天拜訪歐洲,義大利、德國、冰島和蘇格蘭等高緯度國家,山區氣溫平均零度,在冰島平地也是接近零度。穿著Cerium LT,加上Arc'teryx底層衣系統,從頭到尾都是三件式的搭配,讓我們從事各種活動都很悠然自在。
印象最深刻的是,走上冰島米湖附近的惠爾火山(Hverfjall)時,天氣非常惡劣,狂風暴雨夾雜著飛雪,我跟呆呆全副武裝輕鬆上山拍照玩耍,卻見其他遊客狼狽不堪、倉皇撤退。當下覺得相當慶幸,正確的穿搭知識不僅可保護自己,也能確保遊興不減,相當實用。
*詳細款式、顏色與價格,請洽 Arc’teryx Taiwan官網,或到始祖鳥全台直營櫃點購買。
Arc'teryx相關文章
● 【風衣】如何挑選一件好風衣?檢視始祖鳥 Arc'teryx Nodin與Incendo
● 【底層】Arc'teryx Base Layer 始祖鳥底層衣系統解析,哪一件最適合你?
● 【羽絨】如何選擇保暖層?解析 Arc'teryx Cerium 智能拼接羽絨外套
● 【雨衣】如何挑選始祖鳥雨衣?解析 Arc’teryx Zeta SL輕量防水外套
● 【軟殼】需要一件軟殼外套嗎?解析 Arc’teryx Gamma SL
● 【化纖】羽絨還是化纖?解析始祖鳥Arc’teryx ATOM LT 保暖中層
————————————————————
▸ 歡迎追蹤交流 ▸ Facebook ▸ Instagram
————————————————————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交流!